CNML格式】 【 】 【打 印】 
旺報:包容性增長指出兩岸經濟新模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4 08:34:22  


  中評社台北10月4日電/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在9月中旬召開的第五屆亞太經合會“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上,提出“包容性增長”(inclusive growth)的概念,並試圖用它來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問題。胡主席提出優先開發人力資源、實現充分就業發展戰略、提高勞工素質與能力、構建永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等意見,看來是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定調,預期它也會列入第12個5年經濟計劃之中。 

  旺報社評指出,2007年亞洲開發銀行首次提出這個概念之前,大陸經濟學者林毅夫等人即已開始深入探討過去中國經濟成長的特點,及其衍生的許多問題,最後提出以“實現共享式增長來構建和諧社會”的政策建言。此處“共享”與“包容”的意思相同,點出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產生的失衡現象,也凸顯中國改善人口、資源與環境三大難題的急迫性。 

  “包容性增長”確有現實的針對性。近年來,大陸經濟在增加出口和投資的帶動下,年均成長達兩位數字。政府用公權力壓低土地和勞工成本,靠廉價的出口商品賺取大量外匯,再轉而將財政資源用於固定資產投資,創造另一波的經濟增長。這種過度重視GDP增長的模式,並不符國際社會減碳排放的趨勢,往往還犧牲環境與人民健康。一般勞動階級無法分享到經濟繁榮和富裕的果實,涉及民生的就業、教育、醫療保健、住房等社會保障體系問題,更因為長期未受重視,讓底層社會的弱勢族群很難翻身。目前大陸城鄉人均收入的差距逐年擴大,沿海和內陸省分的發展不均,顯示中國政府對所得分配不公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事實上,中國失衡的經濟增長模式,在國際社會亦遭逢阻力。中國外貿長年保持大量順差的結果,引發不少貿易摩擦。歐盟近期對中國產品傾銷調查的案例增多,美國對人民幣升值的堅定態度,都反映出全球國家重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對全球可能產生的衝擊。 

  溫家寶今夏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上強調,10月中旬中共召開第17屆五中全會將會討論“十二五”規劃,屆時人口、資源和環保相關的產業發展,可能列為優先考量。 

  換言之,“包容性增長”的成敗可從三個面向觀察:首先,以擴大投資和大量投入勞力以增加產量的“粗放型經濟”,是否能逐步轉型為仰賴高科技和提高勞工素質的“集約型經濟”;其次,調整經濟結構並建立以金融或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是否可以充分解決就業問題;最後則視大陸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及國民所得在GDP的比例。 

  1970年代,台灣的貧富差距曾縮短至1:1.42,也受到國際社會的稱頌,但近十年來因為政策的錯誤,導致所得分配日趨不公。於今,兩岸關係已大幅改善,台灣經濟受惠於大陸的蓬勃發展,預估今年經濟增長率可達8%,國民所得亦會創下18500美元的新高。然而,“主計處”公布的數據卻顯示,台灣貧富家庭所得的差距亦會隨之擴大至8.22倍。 

  其實,兩岸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面臨一些相同的棘手問題,鑒於兩岸經濟的相互依賴日趨緊密,如何藉著經濟發展的經驗交流與合作,進而共同思考構建一個能讓兩岸中國人共享繁榮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是兩岸政府需要思考的議題。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