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圓明園將赴日本歐洲追索劫散國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19 09:27:32  


流失在外的圓明園精品文物(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圓明園,這個曾經的“萬園之園”,歷經劫難後如今只剩斷壁殘垣,靜立在北京西郊。而尤為讓人痛心的是,自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燒以來,圓明園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至今依然是一道歷史謎題。昨天(18日),是圓明園罹劫150周年紀念日,有關方面發布了全球倡議書:抵制流失文物拍賣交易。

流失文物至少150萬件

  《重慶晚報》報道,“從目前所存信息看,散失在國內外的各類圓明園文物至少有150萬件。”圓明園管理處主任陳名傑說,由於記錄圓明園擺設的“陳設清册”沒有留存下來,可能毀於戰火,因而失去了精確排查圓明園流失文物的依據,這個數字也只是一個估算。

  為尋找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圓明園管理處曾於2009年10月成立工作組專程赴美國進行尋訪,以摸底流失文物並完善文物資料數據庫建設,尋到超過400張老照片及流失文物。

將持續進行國外“尋寶”

  根據197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簽署的國際間共同保護文物與合法管制文物進出口協定,私藏贓物者必須將文物歸還原主。因此,陳名傑他們在出發之前,已經預感到此行可能不太順利。

  “當時有一家博物館在初次見面時就帶上了律師,還以為工作組是來‘索要文物’的,所以準備‘對抗’到底。”陳名傑回憶道。

  不過由於工作組一再強調此行意在“摸清家底”,而非追討流失文物,在美國尋訪過程中,工作組還是得到大多數博物館和有關機構的熱情接待。

  陳名傑說,今後,圓明園管理處還將擇機開展赴歐洲和日本的尋寶之行,以期能建立一份較為完整的圓明園流失文物名錄。

國外追討文物困難重重

  建立流失名錄難,而追討流失文物回國更是難上加難。2009年初佳士得不顧中國方面的反對拍賣圓明園獸首事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流失文物的回歸之難。

  雖然文物流失國追討文物“回家”有相應的國際公約作為法理依據,但對於已經流失海外很久的文物,特別是追討從圓明園流失的價值連城的文物,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

  在文物主權問題上,一直存在兩種爭議:一種認為文物是屬於全世界人類的財富,應該被存放在一個最有利於其保護的博物館,而不應該為文物國籍爭論;另一種視角則徹底否認了“最合適存放地”的說法,認為文物身上承載著該民族的文化記憶,應當歸屬所屬國,而不應是飄零在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