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紅色收藏家”秦傑漫話收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5 08:56:05  


秦傑珍藏的《毛澤東自傳》各種早期版本。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10多年前,名不經傳的他曾以40本紅色珍品藏書感動評委,“擊敗”新鳳霞、李燕傑、吳祖光等社會名流,摘得北京市首屆“藏書狀元”的桂冠。他的藏品不但數量多,而且件件都是精品——毛澤東的早期著作、李大釗的遺著、8年抗戰的地圖……每件珍品都凝結著一段特殊的歷史,他就是“紅色收藏家”秦傑。而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書報刊收藏委員會副主任兼副秘書長,北京多家大型拍賣公司典籍鑒定專家。不久前,秦傑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娓娓道來他與收藏的不解之緣和他眼中的收藏。

  3000本古書全是“垃圾”

  秦傑與收藏結緣始於13歲。當時,正處“文革”時期,父母下放無書可念,他跟著母親下放時的養豬隊隊長張魯泉學寫毛筆字。張魯泉是老八路,他床下藏的古字帖一下讓還對歷史不甚解的秦傑著了迷。後來張魯泉回北京當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秦傑也隨父母回了城,他開始泡在故宮的明清字畫館裡,慢慢涉足古書典籍、唐詩宋詞、明代版畫的收藏。

  收藏之初,明清版書籍不過今日一份報紙的價格,但到秦傑大學畢業時,古籍價格高飆,一本書從幾毛錢漲到了近百元。此時,秦傑手中已有了3000多本古書,他覺得,自己好歹也算一青年收藏家了。

  1990年,他從3000本古書中千挑萬選了5本,去拜訪藏書大家、時任人民日報出版社社長的薑德明。才拿出3本書,薑德明就攔住了他:“小秦,你別拿了,這些全是垃圾!你為什麼要追著我們跑?這些都是我們玩剩下的。你熟讀黨史軍史戰爭史,用三五千元買這些垃圾幹什麼?你為什麼不選別人沒走過的路,你為什麼不去收藏延安、收藏長征?”薑德明勸秦傑利用優勢去進行專項收藏,以中國近現代史、抗日根據地、解放區,以及毛澤東為主線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黨史資料作為版本學研究的方向,做出自己的特色收藏。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至今,秦傑仍然對此深懷感激。那時的舊書價格已一路飆升,對秦傑這樣的工薪階層來說,再“玩”這些舊書無疑會走入死胡同。

  “選一個空白,10年之後你就是第一。”薑德明的這句話讓他重新定位自己的收藏和研究方向,他又進入了一個可以暢快購買藏品之境。“延安的出版物兩塊錢一册,晉察冀的每册一塊錢,非解放區的刊物每册五毛錢,成捆成堆地買,擺放在床上分門別類,精挑細揀。”秦傑對記者說。

  不到10年,他真拿了一個第一。1997年,秦傑在北京市舉辦的第一屆大眾藏書大賽中奪得藏書“狀元”。當時,6名評委在看完新鳳霞、李燕傑等前幾名候選人的書房後,覺得沒必要看秦傑的藏書了,就讓其中一位象徵性地去了秦傑家。然而,那位評委返回後,立即建議召集評委會全體成員重新評估。原來,秦傑亮給那幾位評委的是40本革命先烈的早期著作,其中包括失散多年的李大釗學術著作《史學要論》、聞一多《七子之歌》首刊原件、毛澤東晚年追尋多年未果的《政治周報》、周恩來早年親自編輯的刊物等,彌足珍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