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玩秋蟲 舊時京城的閑趣享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1 11:58:38  


 

  秋季是養蟋蟀的最好季節,因舊有“促織鳴,懶婦驚”的俗語,故蟋蟀又名“促織”、“趨織”。老北京人因其鳴叫之聲俗稱為“蛐蛐兒”。

  養蟈蟈,聞啼鳴,鬥蛐蛐自古就是皇宮內及民間百姓的嗜好。相傳明清的一些皇帝及慈禧太後都極愛觀賞鬥蟋蟀,慈禧還曾把宮中貯養的蛐蛐賞給進宮演戲的名伶譚鑫培、楊小樓等人。養蛐蛐鬥蛐蛐古今都是北京人的閑趣樂事兒,“勇戰三秋”,如今北京每年入秋後都有鬥蛐蛐的比賽和買賣蛐蛐的交易市場。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詩經》裡的詞句極精煉地寫出古今人們喜愛蛐蛐的情景,亦正是少年時酷愛蛐蛐我的縮影。舊京時秋後每到夜晚蛐蛐的鳴叫聲鋪天蓋地在四九城響起來,在我居住在四合院裡的牆犄角旮旯、陰溝及花盆魚缸旁蛐蛐兒的啼鳴,吸引著我及鄰居小夥伴,我們常點著蠟燭挪東西搬磚地找。一到假日,我們還常到明城牆下或如今的龍潭湖地區的野地窑坑蘆葦塘邊的草叢中去逮蛐蛐,預先用鐵絲及破襪筒做個捉蛐蛐的網罩,再找個小鐵筒或玻璃瓶就行了。我們將逮來的蛐蛐回家後從筒裡放進澄泥或陶制的蛐蛐罐裡飼養起來。

  舊京時在宣武門崇文門外都有專門出售各種蛐蛐罐的,也有擺攤賣蛐蛐的商販。我那時年少不太懂蛐蛐品種的好壞,只要跟鄰居少兒們鬥蛐蛐時,自己的蛐蛐油葫蘆能戰鬥贏了就高興。其實最讓我快樂的更是將蛐蛐罐放在屋裡的床邊牆角,聽那蛐蛐們從罐中發出的啼鳴聲響,尤其在夜深人靜時蛐蛐的鳴唱好像一首首“小夜曲”,那麼動聽、催我入眠。“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階影,蟋蟀近床前。”正似白居易《夜坐》詩中描寫的情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