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要怎樣過節才有勁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3 11:00:20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各種各樣的節日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範圍之中,但是實際上,真正節日背後的東西卻被人們遺忘,不管是中國的中秋、重陽,還是西方的萬聖節、感恩節、情人節,抑或是新近產生的“光棍節”等,每到節日,各個商家不遺餘力地宣傳,推出各種各樣的商品,年輕人們則借此逛街購物,吃喝玩樂。

  不過,這些節日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可能關注的人並不多,比如中國的中秋重陽,本是團圓的節日,但是大都市里生活的年輕人們有多少真正能夠回家團聚的?再如西方的感恩節,本身感謝天地萬物,感謝他人的節日,但真正了解並且具體實施的人恐怕沒有多少,更多人的只是把這些節日當作一個放鬆休閑的機會,而不管節日本身的內涵,這也是萬聖節嚇壞老人、女友的根本原因。夏學鑾說:“萬聖節本是西方的鬼節,中國也有鬼節,七月十五盂蘭盆節,中國人過鬼節本是祭奠亡者,表達對生命的尊重。西方人的萬聖節含義比較複雜,而且幾經演變,也包含了生者對死者的態度,但現在很多年輕人並不了解這些,以為但凡節日,就是吃喝玩樂,所以才會出現嚇壞別人的事情。”

  節日變得單薄而重複

  萬聖節嚇壞人只是一個特例,但是它代表的是節日的文化內涵的失落。著名文化學者李河曾表示:“節日本身有其精神性的含義,而且也是過節原本的意義所在,就是獲得精神上的安頓,或者尊重,或者敬畏,或者祈求等,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精神意義。但是現代社會,更多時候,節日失去了這些含義,只剩下了吃喝玩樂,只剩下了購物逛街,只剩下純粹的物質,這些年來我們的物質世界在飛速發展,但是精神世界卻總是遭到破壞。沒有精神上的財富和傳承,我們就是孤苦無依的,不管有多少物質財富都一樣。”

  失去了文化內涵的節日變得單薄而重複,不管是什麼節日,不管是中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都只剩下了一個內容,就是吃喝玩樂,只剩下了物質,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曉明說:“一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是經過長久的時間逐漸形成的,它是一個文化認同的問題,每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也就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節日。失去了文化意義的節日,也就是去了文化認同的功能。”

  越來越多的節日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不管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過節本來是好事,然而有的時候,人們對節日本身文化內涵的不理解,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有報道稱,剛剛過去的萬聖節中,就有不少人被嚇病了。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表示,對於節日本身的文化內涵的不理解,往往會造成許多意想之外的麻煩。因此,對於節日,更重要的是理解它所蘊含的文化,而不是僅僅為了追求時尚或借此機會吃喝玩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