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博物館怎樣讓人親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6 11:30:22  


 

  當然,在乏善可陳的國內博物館陳列上也有例外,比如一些特別展覽。2008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在展品陳列上就讓人耳目一新。甘肅敦煌博物院利用3D成像技術,將風化嚴重的部分洞窟加以複制、展現,並將它們從敦煌“搬”到了北京。走進美術館,可以看到其原有空間已被改造置換為敦煌洞窟的立方形空間,並運用了敦煌特有的棕灰色以及象徵喜慶吉祥的紅色,再提取敦煌的沙子、石材等作為設計元素,腳下的美術館方廳地面也整體鋪設了莫高窟的八瓣蓮花磚。再加上近在眼前的精美壁畫、彩塑,讓筆者恍若穿越時空、親臨敦煌。

  這正應了《博物館陳列藝術》中的一段話,陳列“是一門綜合性的空間藝術。陳列藝術設計幾乎包括所有造型藝術的手段,融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於一身。”

  觀眾互動需要加強

  要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好的展品陳列是一方面,與觀眾的互動也很重要。在我們的博物館裡,展品通常都在“遙遠”的玻璃那端——看不清,摸不著。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博物館設置的互動區,卻又未必是美好的體驗。2006年末,國家博物館展示了恭王府所收藏的明清家具,使喜愛明清家具的人目賞真器,大呼過癮。在展區的一側設有榫鉚的模型,有燕子榫、悶榫等,大概是想使不懂古典家具的人看了圖示,玩了模型,就會完全了解榫鉚的究竟。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因為操作台面較硬,又無絨墊,木件偶有失手,便會發出較大響聲,再之有些觀者不能恢復複雜的榫鉚結構原貌,常會因此引起管理者的側目怒視,甚至是嚴詞呵責。如此這般,又怎能完全發揮博物館的宣教功能,設動手試驗區又有何益處?

  這一點,歐美國家有著很重要的經驗,即用博物館做課外教育。在歐洲和美國,博物館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一種重要資源,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如法國從2004年起,在一年一度的“博物館之春”活動中,由法蘭西博物館局與教育部聯合向兒童推出了“帶著你的父母去看博物館”的活動,有500家博物館參加了。在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裡,有40萬法國兒童收到一封由活動主辦單位發出的盛情邀請信,他們可以憑著這封邀請信,帶著父母一起去參觀博物館,而且一切都是免費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