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歷史課本畫像該不該較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9 11:48:30  


 
  追問:學歷史還有什麼意義

  閻崇年說過,“歷史學不講究可能性,就講事情本來是什麼樣子”。歷史之所以嚴肅,是因為歷史的不可改變,不可臆測,必須有證據證實它的存在。如果歷史可以讓人“隨意地打扮”,還會有司馬遷嗎?電視劇和百家講壇“毫不負責任”地戲說歷史,已經讓酷愛歷史的諸君頗為不快,既然教科書中的歷史人物都被“克隆”了,那麼歷史事件是否也存在被“篡改”的可能呢?如果是這樣,我還需要尊重歷史嗎?

  歷史不能戲說,這毫無疑問,虛構的必然不是歷史,這沒有問題。問題是,虛構的歷史是不是歷史?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不容易,因為在現在已經造成這麼一種影響,很多影視作品都是演歷史,很多書都在寫歷史,很多人都在說歷史,但是這些歷史裡有多少是真歷史,有多少是虛構的創作,很難再把這兩者分開。那麼,教科書中的歷史人物“千人一面”是否如此呢?

  “人肉搜索”發現,歷史人物“千人一面”的始作俑者是明朝人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王圻生於1530年,1615年去世,至今已近400年。換句話說,王圻及其兒子王思義是否在“炒作”歷史,那也是歷史,我們是搞不清楚的。但既然網友能發現歷史人物“千人一面”,並“人肉”出始作俑者,何以教材的編寫者、出版者就沒有發現如此“拙劣”的問題呢?說到底,還是責任心的問題。要知道,教材不是非法出版物,是用來傳播知識的。學歷史的意義在於給後人幫助,當歷史被“篡改”,學歷史還有什麼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