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衡的地動儀招誰惹誰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7 10:51:46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人民日報》報道,“地動儀根本無法預測地震,國民自信轟然倒塌變笑話”、“國寶級發明被證明是騙局”、“教科書騙了我幾十年”……這幾天,那只寄寓先民智慧的地動儀,在千年後遭遇了一場“輿論震動”。筆者20多年前上小學,課文中並未說地動儀能預測地震,而是地震發生後,能及時判斷方位。又遍查如今中小學課文,無論是人教版,還是其他省市版,關於地動儀的描述均為:“是世界上最早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而非“預測”。

  而且,如果單憑“課本中地動儀是後人複原的模型”,就認定地動儀沒用,照此邏輯:課本中秦皇漢武畫像都是後人複原的,所以,整部中國歷史都是假的?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的地動儀科學與否,理應在專業刊物上由科學家來回應。如果尚無定論,就動輒訴諸大眾媒體,並拿大家熟悉的教科書“開刀”,則往往會在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相對不高的當下,造成認知的混亂。

  回過頭來看,這則新聞不過是“炒冷飯”。早在幾年前,有科學界的所謂“打假達人”,就把地動儀和中醫,都踢進“偽科學”的範疇,“中國古代沒有科學”之類言之鑿鑿,也頗有市場。科學需要質疑精神,但得有理有據,如果大而化之、為了質疑而質疑,不禁會讓人質疑其動機來。

  這一現象,並非孤例。近年來,教科書批判熱層出不窮,而首當其衝的是語文和歷史課本。在任何一個民族國家,語文和歷史教科書,都擔負著叙述民族國家起源、建構核心價值的重任。這並非說教科書就不能反思、不用修改,因為時代在變,觀念在變。事實上,從2001年教材的壟斷局面被打破後,各地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百花齊放。這之中,也有不少為了改而改,三五年就一大改,唯恐背上“保守”之名,卻讓不少師生無所適從。其實,保持教材適當的穩定性,與教材改革,同等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