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藝術品價格瘋漲 億元時代=遺怨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28 10:58:20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解放日報》報道,5年前,被認為“漲瘋了”的國內藝術品拍賣總成交額不過30億元出頭,5年後,僅一家拍賣行秋拍業績就超過了40億元。不斷誕生的天價,讓藝術品 “含金量”大漲。貸款、基金、指數、產權交易聞聲而至。當藝術品與資本前所未有的親密,帶來的究竟是發展還是發燒?

  資本推動如烈火烹油

  貸款買藝術品,這是今年秋拍推出的新服務。為了讓客戶順利買單,銀行量身定做個人藝術品收藏貸款,起點50萬元,最高2000萬元。藝術品基金不甘落後,門檻至少是100萬元,依舊搶手。相形之下,藝術品份額交易平易近人,只要5萬元就能入門。擔心看不懂市場變化?藝術品指數也來插一腳,形如股票指數,號稱將市場走勢“一網打盡”。

  形形色色的金融產品,折射了藝術市場現狀:如王世襄、馬未都等以興趣愛好為主導的傳統收藏家,正被以投資為目的的金融大鰐取代。上海鴻盛拍賣市場部負責人朱衛榮表示,“人們手頭錢多了,需要找個出路,就有了藝術品烈火烹油的好時光。”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當前紅火的宮廷藝術、紅色經典以及近現代大師板塊,都是在資本力量推動下逐漸形成的。進入這些板塊的作品非常值錢,沒有進入的,恐怕很長時間內價值得不到體現。以高價位的傳統書畫板塊為例,幾乎都是投資人在吃螃蟹。

  金融家藏家各執一詞

  金融業人士對藝術品投資躍躍欲試,在他們眼中,這是一項充滿 “錢”力的行業,“在國外,它已發展得相當成熟,供需雙方都獲得了較大收益。如果中國金融機構能靈活、科學推出相關投資理財產品,將產生巨大的品牌效應。金融機構加入,還將在一定程度上規範藝術品投資市場。因為金融機構首先考慮的是風險問題, ‘拍假’‘假拍’將會因這些機構加強鑒別能力而減少。 ”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