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6日電/三聯生活周刊刊載作者曾焱的文章,介紹台灣本土藝術家陳界仁:
見到陳界仁時,他正在北京“798藝術區”的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準備“12位華人藝術家展”。《加工廠》、《路徑圖》、《軍法局》和《肖像》,陳界仁帶來這4部和勞工問題有關係的錄像作品,獨享了展廳一側的小放映室,正忙於調試音效。“我的片子要麼無聲,要麼聲音太大。”他笑稱。在相距不遠的“長征空間”,他的《帝國邊界Ⅰ&Ⅱ》也正以個展的方式在大陸首映。
灰白短發,溫和的臉,50歲的陳界仁看上去和他那些批判“新自由主義下的資本強權”以及“內在殖民”的作品似乎不在同一場域。“我不是一個憤怒的人,年輕的時候也不是。我覺得談論這些問題不需要憤怒。”陳界仁認真地回答。
搭景
在台灣地區,陳界仁被認為是最具國際能見度的本土藝術家之一,和他並列的其他幾個名字人們可能更為熟悉: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國際能見度”的外化標準比較簡單:在台灣當代藝術家裡,受邀到國外參展多。而他的作品,從另一個維度在叠加他作為藝術批評對象的國際性:從早期《魂魄暴亂》系列(1996~1999)和《淩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回音》借重繪歷史照片探討觀看和被觀看的攝影倫理問題,到《加工廠》時期試圖重新打開台灣被遺忘的“世界加工廠”歷史,以及最新的《帝國邊界》系列正在進行的“去帝國意識”行動,陳界仁的藝術生產始終指向同一個方向:將社會中那些隱秘的操控力量和權力形態呈現出來,反思資本通過全球結盟所構成的新自由主義的“帝國”。
但他並不認為自己的藝術只是在談論政治議題:“我關心的政治是細致的,或者說是更深化更裡面的東西,它跟時間、空間有關係。”
2008年,陳界仁應邀去美國參加紐澳良雙年展,申辦簽證時,面試官粗暴地懷疑他想要偷渡。被美國簽證官言辭羞辱的經驗,早已是台灣民眾所周知卻始終未曾公開談論過的“日常經驗”。陳界仁由此建立了名為“我懷疑你是要偷渡”的網絡博客,徵求有類似遭遇的民眾留言講述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