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東亞文化之大同不掩韓國之小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24 00:02:12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中國經濟導報刊載作者姚海天的文章說,去過日本多年,這次又到韓國,把同受漢文化影響、同為東亞國家的韓國、日本進行一下比較,有一些新的發現,再和中國對比,也許更有意思。

   韓國人口約為4900萬人,人均GDP已達2萬美元左右。

   初到韓國首爾,印象不錯――街頭乾淨、空氣清新,海洋性氣候也很濕潤,人口密度不高(韓國的整體人口密度約為502人/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地鐵四通八達。此外,不知在何處有著與中國似是而非的氛圍,讓人覺得既有異國情調、又有中國文化的感覺,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對於一個中國人來說最具魅力。
  
  眼花繚亂的韓文
  
  在語言文字上,韓國政府搞了多年的“去漢字化”,現在看來已經大見成效。在韓國的最初幾天,無論是在大街上、還是在印刷品中(不包括專門給外國人看的地圖)、或者電視裡,所見到的漢字不到80個,即使有漢字,也是兩三個文字而已,沒有任何意義。街上的韓文“字母”對於沒有學過韓語的人來說,直觀感受就是“眼花繚亂”。

   在韓國,語言不通所帶來的困難是多年前去日本的時候所沒有碰到的。剛去日本時也同樣不懂日語,可是由於有很多漢字,很多地名、店名、菜名都可以看懂,看不懂的也能猜個一二,但韓國文字的字母並不像英文或者其他歐美文字那樣是從左到右排列構成單詞,而是左右、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下右下等多種方式構成,字母相似。在沒有形成穩固的條件反射的時候,韓文給人的感覺是眼花繚亂,而對於我這種沒有什麼語言天賦的人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以至於我在一次韓語課上半開玩笑、半是牢騷地質問韓語老師韓國政府為什麼要搞“去漢字化”改革,搞得韓語既難認、又難記,結果惹來韓語老師誇張的滿臉驚訝,搞得我只好再用中文道歉(老師懂漢語)。與韓國不同,日語中也同樣使用大量漢字,然而日本人從沒有試圖在文字中取消漢字(些許的要取消漢字的議論還是有的),從這一點也可以反映出日本人的務實特點――只要能更有效率地為我所用即可,其他不予糾纏。而韓國人更重視感覺,極為貼近中國儒家思想的價值觀。
  
  從陌生人對視長短辨別中日韓
  
  韓國人在很多習慣、行為方式上與中國人和日本人迥然不同。

  據我觀察,中國、韓國、日本三個國家的人在街上擦肩而過的時候,表現各有特點。中國人會盯著對面的人較長時間,同時試圖判斷出對方的長相、氣質、年齡、職業、社會地位、身份、性格等諸多特征,其中也包含判斷對方對自己的威脅程度;而日本社會、文化的特點決定了這種對對方全方位的判斷幾乎毫無意義,結果就是日本人在擦肩而過的時候,幾乎不和對方直視,甚至不看對方的臉。在和迎面過來的人對視時間長短這點上,韓國人居中,目光一般僅僅在對方臉上停留一下,或者稍微對視、觀察一下,旋即移開目光。這種差別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除了文化因素之外,與社會的安全性也許有關聯,心理學上也應該有相應的解釋吧。
  
  關於地鐵的思考
  
  北京地鐵的行李、包裹安檢自從奧運會前開始後就再也不見撤了。因此,剛來韓國的時候,因為地鐵沒有安檢反而略感不適應。幾天後還是不由得感嘆沒有安檢真好。按理說,北朝鮮近在咫尺,且雙方只有停火協議,沒有和平協定,離“38線”僅僅60公里的首爾應該多少有些緊張感才是,結果卻恰恰相反,不僅韓國人的穿著很休閑,而且整個首爾都有一種很安泰的氛圍,不知道單民族國家的特性起了多大的作用。即使是“延坪島炮擊”事件,雖然韓國上下群情激奮,但首爾的這種休閑氣氛卻沒有任何改變。

  韓國首爾的地鐵車廂很長,至少有北京地鐵車廂的一倍半,每一節車廂的一側邊上必定有6個老弱病人士的座位。對於這些座位,即使是在車廂裡人很多,略有些擁擠的情況下,年輕人、中年人一般也不坐,原因據說是因為一旦坐下,當有老年人過來時再讓座會很尷尬。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我們中國人會很現實地看待這個問題,會覺得空著座位不坐是浪費資源,然而,如果坐了下去,可能就不想起來了,即使有上年紀的人上車有人也會裝作看不見。韓國人的這種不爭“寸尺之利”的做法值得中國人深思。其實,日本人也有這種習慣,對於路上的遺失物,一般不會據為己有,而會努力尋找失主,日本在法律上也有“橫領罪”這一罪名,專門針對把不屬於自己的財物據為己有的行為。
  
  單手接錢還是雙手接錢?
  
  韓國,至少在我所知的範圍內,在正式場合收受錢財的時候,往往把錢包在信封中。這一點與日本一樣,在日本如果出現來不及準備信封的時候,往往會專門為此道歉。

  在韓國飯店付賬或在超市買單的時候,店員一般用單手接錢,但是另一只手肯定會在前手的手腕處打橫,並略微接觸前手手腕,表示敬意(我只碰到過一次雙手接錢的情況)。這種接錢的方式對於雙方都很舒服,對於客人來說,感到了一種尊敬,而對於店員來說,適當地表達了敬意而又沒有過分謙卑。無論如何,雙手接錢是會讓人有一種禮節過重的感覺。當然,像目前國內那樣大大咧咧、單手接錢則有可能讓客人感到不舒服了。而在日本往往是用雙手接錢的居多,很少有像韓國這種接錢的方式。
  
  罷工與認真工作
  
  偶遇韓國罷工。是在一次因為牙的問題去醫院時,剛進大廳,就發現有點異常,大約有六七十人聚集在一起,坐在大廳裡一個用繩子、帶子圍起來的長方形區域內,有幾個人腦門上還扎著寫著韓文的白色帶子,恍惚間感覺像是在抗議。後來據在醫院裡實習的一個中國人說,這些人主要是醫院的護士、勤雜工,在這裡是為了要求院方提高待遇。這些人三三兩兩分散坐在區域內,有的看書,有的聊天,神態還是很平靜。周圍人來人往的是病人和沒有罷工的醫院工作人員,大家相安無事、互不干擾。等我出來的時候,發現區域內的一個台子上有人在彈吉他,而下邊的人在聽,整個一個音樂會的感覺,很搞笑。幾天之後再來時,這裡已經不再有人,看樣子罷工已經結束,只是不知道這些人的罷工是否達到了目的。

  韓國經濟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韓國人認真、努力的工作密不可分。目前在韓國的接觸面還比較窄,但是從大學的食堂、保潔人員、校園警察、大樓門衛以及大街上送外賣的人的工作態度來看,能夠看出工作認真、細致。偶爾從正在施工的工地旁路過,建築工人認真的工作態度也讓人側目。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員,現在韓國做訪問學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