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挑戰“死不起” 讓清明回歸清潔明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06 09:22:00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光明網報道,又一個清明節來到了,相傳自從大禹治水後,為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於是有了清明節。至今亦有幾千年歷史,但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祭”不同。欣慰的是我們清明節的祭奠方式,一直在伴隨著社會文明的步伐在進步,我們不禁暢想:百年後的清明,是否充滿了綠色和文明?

  每逢清明節,我們的祭奠方式主要是各種掃墓、祭祖活動,其實最重要的是應充滿平靜與肅穆,體現出我們對先人的緬懷和敬仰。

  不可置否,現在很多祭奠方式是變了味的,比如祭祖規模過大,鋪張奢侈,引發負面社會效應;比如消耗資源,污染環境——大量燃燒祭品、放鞭炮等,也破壞墓地的肅穆氣氛;比如祭奠趨於功利和低俗,紙扎的“美金”“別墅”“轎車”“保鏢”,甚至出現了“二奶”、“小三”,這些模仿現實中的酒色財氣嚴重污染了清明節的風氣,拋棄了清明節的精神本源。

  當然這些浮躁的不文明行為也只是個別現象,對於清明節的祭奠方式,往往是發自每個公民內心的,所以面對不文明,我們去批評或者禁止,都不能真正有效的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奔走呼籲,去提倡高雅、清潔、低碳的祭祀方式;我們可以寄希望於我們創造的歷史,我們要在百年後留給我們的子孫一個高雅、清潔、文明、綠色的清明節。

  這不僅需要祭奠方式的轉變,更需要祭奠觀念的轉變,甚至說,需要在先人或者我們尚未離世的時候就應該思考:究竟讓後人以一種怎樣的方式祭奠我們,算是一種利國利民利己的方式,我們是否可以以身作則?

  記得著名作家二月河曾形容自己的一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讓人肅然起敬,確實,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他活著的時候給這個社會和人民的做了什麼樣的貢獻,當你為人民做了貢獻,為人民謀取了利益,人民會永遠記著你的,就像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的那首詩句:“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