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內藝術品保險成“雞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17 08:57:19  


 
  藝術品交易 急需保險護航

  北京大學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早在2005年就開始研究文化產業跟保險業對接的問題,當時他正在給河南開封博物館做產業規劃,該博物館當時擁有10萬件文物,其中含4萬件國家一級文物,平時幾乎不敢冒風險開館。“隨著藝術品交易、展覽越來越活躍,如果只是依靠行政手段保護或者技術上的安保,似乎顯得比較脆弱。”當時喻文益接觸了幾家保險公司,對方對文化硬件設施(如演出器材、影視設備)等的保險、文化公司核心創意人員人身保險等都有涉足,但並沒有涉足針對珍貴藝術品的保險。

  “像上述保險,因為受損後公司可以再生產,所以上保人積極性也高,而相對險種的定價也比較明確。”喻文益解釋道,而目前藝術品交易或展覽,很多展覽主辦方從成本考慮,通常會懷著僥幸心理。而對保險公司來說,設不設藝術品險種,自己的專業能力是否能達到,國內的藝術品定價機制不明等,都會成為他們開展此類險種的障礙。

  “現在藝術品交易和展覽規模極速放大,必須學會在行政和安保之外的經濟並駕保護。而國際上藝術品的金融體系傳承有序值得國內借鑒。”喻文益說,國際上但凡涉及到藝術品的交易或保險,都採用比價操作,就是參照此作品之前交易的價格或投保的金額。由於國外藝術品交易通常都在正規機構間操作,每次定價、投保額、鑒定證書、拍賣結果都會有記錄,國外更是有針對個別重要藝術家的文庫,一些重要藝術家的作品共有多少、作品資料、成交記錄等在牛津大學圖書館這類公立圖書館中就有檢索。“藝術品除了要講收藏上的傳承有序,現在也應追求金融上的傳承有序。”喻文益說,而國內很多交易都是“人情化”操作,有的是線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有的是雙方認識互相有資源就能共同操辦一次藝術品展銷活動,藝術家應該重視版權登記,以保障自己的長期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