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宣紙:歷久彌新 古韵猶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0 09:34:03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有錢莫買金,多買江東紙,江東紙白如春雲。”王令《再寄權子滿》中的這句詩形容的是宋人酷愛收藏宣紙。宣紙是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載體。因質地綿、韌、白、不蛀不腐、潤墨效果強、耐老化、不變色,宣紙被稱為“紙中之王、千年壽紙”。最近,一向低調的宣紙卻頻頻受到關注,市場價格屢屢上漲。宣紙收藏之風再起。一張古宣紙,動輒數千元,價格堪比黃金。

  千年的洗練

  中國宣紙,名莫大焉!2009年,宣紙傳統製作技藝躋身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宣紙千年的歷程,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訊息。宣紙原產於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

  宣紙始於隋唐以前。相傳東漢時蔡倫死後,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孔丹偶然見到一棵古青檀樹橫臥溪上,經流水衝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覆試驗,終於研製出宣紙。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事實上,在張彥遠之前,就有將宣紙作為貢品了。《舊唐書》記載:唐天寶二年,陝西太守韋堅向朝廷進貢時,各郡貢品就有“宣城郡船載……紙、筆、黃連等物。”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制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

  關於宣紙的發展,涇縣小嶺村還有另一種說法。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雲:“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鐘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虬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據考證,中國現存最早的宣紙畫作是唐代畫家韓滉的《五牛圖》,距今已逾1200年。

  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的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韵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耀目生輝。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宣紙國家標準》,規定“採用產自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不摻雜其他原材料,並利用涇縣獨有的山泉水,按照傳統工藝經過特殊的傳統工藝配方”生產出的高級藝術用紙,才是宣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