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呼籲:別到了六一,才想起孩子
http://www.CRNTT.com   2011-06-01 10:58:09


  中評社香港6月1日電/《北京晨報》報道,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六一國際兒童節”便正式被確立為法定節日。

  在所有舶來的節日中,“六一節”堪稱是與本土文化完美結合的典範。圍繞著“六一節”,形成了豐富的文體活動與民俗,不論世事如何紛紜,不論生活怎樣改變,只要到了6月1日,再繁忙的大人也要把眼光投向孩子們,在這一天中,他們是真正主角。

  然而,“六一節”過完了呢?孩子們又要回到日常的重負中去,接著扮演大人們給他們安排好的角色。“六一節”仿佛是一個減壓閥,當大人們不願改變環境時,他們試圖讓這個減壓閥看上去更完美,然而,一個完美的“六一節”,真能讓心靈釋然嗎?它真能抵消孩子們的缺憾?

  民俗學者高巍:尊重比“六一”更重要

  “六一節”作為一個政治性節日,能較好地融入民俗,其中經驗值得借鑒。

  古代中國沒有兒童節,因為在農耕社會中,人們更關注天時的變化,以此為根據,對自身行為做出調整。比如夏天是萬物生長之時,疾病較多,因此特別關注婦女、兒童的健康,而秋天則相反,冬季將至,不利於老人健康,所以“重陽節”以老年人為重心。

  古人不願意針對某個特定人群來設置節日,因為他們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應根據自然的變化而變化,不應把某個群體單獨剝離出來。但傳統端午節有兒童節的意味,比如在日本,端午節這一天也是“男孩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