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視經濟數據走光的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49:55


  當洩露從一個小概率事件發展成一種越來越經常的尷尬時,其實也在提醒相關部門,宏觀經濟數據面臨的“走光風險”,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時候了。

  如果你問機構券商明天的股市是漲是跌,他們的預測可能很沒譜。但你要問下個月的CPI是多少,他們的預計卻可能很“靠譜”。近年來,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前,總是擺脫不了疑似提前“走光”的尷尬。就連萬里之外的路透社,自2008年以來竟然累計7次精准地“猜”對了我國的月度CPI數據。“春江水暖鴨先知”,到底透露了怎樣的玄機?

  有人把這些對經濟數據具有超強“預計”能力的機構、媒體等,比之為去年南非世界杯上風光無限的“章魚哥”。所不同的是,世界杯上的“章魚哥”更像是一個戲劇性的噱頭,而數據“章魚哥”們的先知先覺,一方面可能因其“術業有專攻”,對經濟形勢“了如指掌”,對相關數據“科學研判”,因此總能“言必有中”。

  而另一方面,經濟數據頻頻提前“走光”,總是在人們狐疑的目光中發生,更難以讓人忽視這樣一些事實: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稱,該局一位工作人員涉嫌數據洩密正在接受調查;路透社在其“七擒CPI”的報道中,常使用“官方消息人士”、“官員”或“一位關鍵部門的中國政府官員”等語言來顯示其數據來源;一些穿梭於各個研討會、投資策略會的“國字號”專家學者,有時會不經意間透露一些政策信息或數據。

  種種跡象表明,數據“章魚哥們”的“神通”,很多時候與其說是神乎其技,還不如說是“取之有道”。當洩露從一個小概率事件發展成一種越來越經常的尷尬時,其實也在提醒相關部門,宏觀經濟數據面臨的“走光風險”,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的時候。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