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考古具有長達百餘年的歷史。19世紀末,中國西北地區探險熱興起,奧雷爾.斯坦因、斯文.赫定等外國考古學家、探險家都曾經深入新疆,在絲綢之路上行走、發掘。他們的發現曾令世界矚目和興奮。樓蘭、尼雅、米蘭等故城的發現,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出土文物,深化了學術界對新疆歷史乃至人類文明交往的認識。這段絲綢之路也曾經令國內學者傷心不已,不僅因為古代文明在此失落,更由於發現多出自西方學者或探險家,很多文物流失海外。其中,斯坦因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名字。這位英籍匈牙利學者先後4次前往西域,所撰寫的《西域考古圖記》等成為新疆考古學里程碑性的著作。
與斯坦因等人的探險式考古不同,1927年的中國—瑞典西北科學考察團成為西北考察史上的一段佳話。1949年之後,新疆絲綢之路的考古與研究有了長足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新疆設有考古工作隊,在吐魯番地區鄯善縣吐峪溝與和田策勒縣達瑪溝等地,考古新發現展現和印證了新疆文明的豐富性和重要性。絲綢之路考古是考古界的研究熱點之一,多位學者撰寫了專著,其中涉及新疆的部分無不給予濃墨重彩。在聯合“申遺”中,中國首批共申報了48處遺產地。其中,新疆擁有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樓蘭故城、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墓等12處,占國內絲綢之路“申遺”遺產地總量的1/4。
絲路上的守望者
在絲綢之路新疆段上的遺產地,文物保護工作者們在寂寞中守望、保護著世人珍視的西域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