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老北京出門打“騾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20 09:13:47  


 
  其實,老北京坐“騾的”的歷史要悠久得多,騾子力量大,性格溫和,辛亥革命前,騾車是北京主要交通工具,外地稱為“京車”。

  “騾的”分官用和民用,官用車輪高,為防止顛覆,車軸更長,俗稱“陝西腳”,因騾子多從陝西來。老北京只有土路,雨後一片泥濘,容易翻車,所以“騾的”輪子沉重無比,以降低全車重心。官家“騾的”需三人駕馭,車夫只能在地上牽行。

  “京車”製作精良,尤其在軸的製作上有絕活,跑起來聲音悅耳,猶如戲台上的響板,別處的工藝達不到這個水平。此外駕馭“騾的”也需技術,老北京街道都很窄,人車不分流,但兩車高速對行,卻能保證互不刮蹭,亦不傷人。

  老北京民用的“騾的”都有“站口”,相當於出租車公司,使用時可以直接向他們租賃。在古代其他城市,驢車往往更流行,為什麼老北京要用“騾的”呢?因為老北京城大,此外相對繁榮,人們的乘車需求大。驢車速度慢,此外驢的力量不足,乘客一多,便有翻車可能,還常把乘客顛下去。此外,驢的形象猥瑣,不如騾子氣派。所以老北京驢車多用來拉貨,即使拉腳,也只面向中下層平民,價格異常便宜。

  然而,“騾的”成本高,速度慢,在人力車的競爭下,漸漸失去市場。其實人力車也沒繁榮多久,在三輪車、自行車的競爭下,上世紀五十年代便銷聲匿跡。有趣的是,三輪車也來自日本,北京第一輛三輪車是抗戰時日本人送給漢奸江朝宗的禮物,上世紀30年代開始流行,因在生活中用處頗大,被老北京人親切地稱為“板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