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鄂爾多斯婚禮:蒙古族的風情畫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31 09:55:46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中國文化報》報道,鄂爾多斯婚禮發源於古代蒙古,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其婚禮儀式便在民間廣為流傳。內蒙古鄂爾多斯地區至今仍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鄂爾多斯婚禮的儀式程序,並使其發展演變成為一種民俗文化現象,並於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鄂爾多斯婚禮有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卸羊脖子、分發出嫁、母親祝福、搶帽子、聖火洗禮、跪拜公婆、掀開面紗、新娘敬茶、大小回門等一系列特定的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這些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既不同於其他民族婚禮的程序,也與其他地區的蒙古族婚禮有別,是蒙古族婚禮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隆重的形式,凝聚了蒙古民族禮儀風俗的精華,成為迄今保留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風情畫卷。

  這裡的結婚日期一般由喇嘛選擇。結婚前幾天,男家女家通常要宰牛殺羊做準備,備下美酒和煙,製作或購買好看的蒙古袍、馬靴。結婚那天,新郎會在吉祥的氣氛中換上嶄新的裝束。一般是紅緞結冠,或帶“布里亞特”式的圓錐紅纓帽,身著長袍,腳登長靴,負弓帶箭,顯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也都穿上盛裝。一切具備,新郎和伴郎會在歡呼聲中舉起酒杯,唱起娶親歌。大意是:成吉思汗傳下來的婚禮,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讓我們在遼闊的草原上,縱情歌唱,幸福萬年長。歌畢,新郎在眾人的簇擁下,跨上駿馬向女家奔馳而去。通常新郎到達新娘家時,新娘家的蒙古包會緊閉著,佯裝不知。這時男方會派出一位善於辭令的婚禮祝頌人,與伴娘們用歌聲對答。祝頌人對答如流,眾人方能被請進屋內。新郎進屋後,賓主會高興地為新人的幸福舉杯祝酒、高歌。禮畢,女方家還要派人送親。起程時刻快到時,新娘會罩上鮮紅的面紗,穿上桃紅色的蒙古袍,在送親的祝酒聲中,乘馬繞自家蒙古包3圈,向父母和朝夕相處的姐妹們告別,互相訴說慈愛、感恩、友誼之情,依依不舍。

  鄂爾多斯婚禮集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文化、宮廷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民族歌舞之大成,以幸福、吉祥、喜慶、熱烈的情緒貫穿始終,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