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藝演出怎成“奢侈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0 10:07:53  


 
  票價為什麼降不下來?

  英國皇家歌劇院院長在談到英國制定票價的出發點時說:“我們制定票價的時候,要考慮讓人覺得花這點錢不算什麼。”然而中國的情況卻是——劇院訴苦成本高、降價無門,百姓抱怨收入少、票價太貴。“我挺想去大劇院聽一場音樂會的,可是本來工資就不高,交完房租所剩無幾,花錢去劇院聽現場實在太奢侈了,還是在家聽CD吧……”剛剛開始“北漂”的大學畢業生趙金偉向記者說。“我感覺那些是只屬於有錢人的項目”——一位名叫“Matcha-慕斯”的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劇場方面則認為,政府扶植力度有限是票價降不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國家先鋒話劇劇場經理傅維伯算了這樣一筆賬,“2000平方米的劇場,按照寫字樓的租賃標準,每天出租費是5元/平方米,加上水電費和人員費用,大約是15000元/天。但實際上,目前我們租給演出團體的場租只有6000元/天,等於賠了三分之二。我們為社會的文化服務作了貢獻,而政府並沒有房產稅等稅費上的優惠或者補貼。”

  談到演出票價內地高於境外,張力剛說:“僅僅是演出場地費一項,內地就高出不少。香港紅磡體育館的場地租用費是幾萬元,而北京首體、工體至少是二三十萬元,國家建造的文化設施都要市場化經營,所有演出成本都壓給演出商,票價當然高。”

  除了政策原因,傅維伯認為,社會環境的“浮躁”、“利益最大化”的逐利心態,也是降低票價的一大阻力。一些由政府出資設立的文化設施或單位都漠然於為大眾服務,民營演出團體迫於生計壓力就更是抱著“一錘子買賣,榨幹了就走”的心態來辦演出。

  此外,一些演藝人員刻意抬高身價也導致了票價虛高。上海新翼演藝有限公司經理童寧宇接受採訪時說:“一些歌手為了把自己的水準放到一個高位,就用最高票價來顯示。港台一線歌手的票價普遍都是1680元,所以他覺得定到1280元就丟份兒了。”演員出場費、政府稅費、演出經營方利潤的層層虛高,令一場場本應惠及大眾、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演出變成了百姓眼中的“奢侈品”,我們不禁發問:這“昂貴”的文化權益,誰來替民眾埋單?長此以往,有利於文化的健康發展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