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西洋鬼節來襲 節日文化不能只剩消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3 10:27:20  


  中評社香港11月3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11月1日,西方節日萬聖節來了。最新一集的《生活大爆炸》,播的正是萬聖節特輯。這一集里,你會看到那個智商高得足以秒殺一個“中國磚家”加強連的謝爾頓,被萬聖節的惡作劇嚇得頻頻暈倒,甚至還尿了褲子——雖然節目最後,他的終極反擊稍稍挽回了點兒顔面。

  說這個,是因為在萬聖節被“嚇”到的,不僅是謝爾頓,不少中國家長也叫苦不迭。新聞說萬聖節將至,北京有不少家長卻為此窩心。因為幼兒園要求孩子過這個在一些家長眼里“不疼不癢”的洋節。而買一次節日道具,就要花費數百元,由於孩子長得快,服飾道具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又不免浪費。花錢還是小事,關鍵是一向朝氣陽光的幼兒園,在這一天布置得甚是“恐怖”:“鬼叫”、“鬼火”還有小孩臉上的“鬼畫符”,小孩扮小鬼,讓不少家長心里別扭。

  這當然是典型的文化心理差異造成的。在認知和文化隔閡之下,不同文化習俗哪怕是似乎最普世的節慶文化,帶給人的也只會是迥然有異甚至是對立的觀感。這也是人們對幼兒過外國“鬼節”萬聖節有強烈心理障礙的根源所在。不可否認,在這個文化漸次多元的時代,以開放與包容的姿態擁抱異域文化,讓傳統文化在這種碰撞交流中揚棄並革新,社會才能更好地契合時代訴求。從這個維度講,包括萬聖節在內的西方節慶文化,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

  只是,像上述新聞中那樣,萬聖節從幼兒抓起,仍然有些荒唐滑稽。首先,任何學習都不能以強制力為前提。否則,這一頗有中國特色的做法,就會讓人想起那些更為國人所熟悉的“校服、教輔、補課、培訓”等在“後幼兒園時代”教育界里的高頻詞了——而它們唯一的共性,就是指向校方和商家共謀的某種強制性亂收費。幼兒園里的萬聖節“骷髏頭套”下,會不會暗藏又一次心照不宣的分肥的消費盛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