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老北京生活記憶:當年的菜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6 10:52:34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市實行憑證(副食購貨本)供應大白菜,為了盡早買到大白菜,有的人凌晨就要趕到集中賣菜點排隊,因為去晚了菜少人多。北京的初冬天氣很冷,那陣最流行的軍大衣,也擋不住刺骨的寒風。那時節每天從清晨到傍晚,各菜點都聚集著等候的人群,人來車往的好不熱鬧。在排隊的隊伍中不僅是大人,還有很多孩子,因為那時買菜一般按人頭算,一人可以買幾十斤,所以家里來的人越多,買的菜就越多。當時一個家庭買個千八百斤的白菜並不新鮮。菜蔬公司一般按菜心的密實程度將大白菜分為四個等級,一級菜1斤2分5厘,二級菜1分9厘,三級菜1分4厘,等外菜1分或8、9厘。一二級菜憑證供應,三級和等外菜敞開供應。

  改革開放以後,市場漸漸豐富起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隨著“菜籃子工程”的實施,解決了市場蔬菜供應短缺問題,憑本供應蔬菜的時代便結束了,而大白菜也就不再是北京人冬日餐桌上的“當家菜”了。冬天人們可以買到各種細菜,大白菜慢慢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有一年,京郊大白菜供過於求,菜價很低,但購買力不足,為此市政府曾號召市民購買“愛國菜”。九十年代初,“超市”和“農貿市場”走入了百姓的生活,逐漸替代了過去以單一銷售蔬菜為主的菜市。

  而今北京人不再儲存過冬菜了,當年的菜市(菜站)早已消失,購買冬儲大白菜作為昔日的京城一景,只留存於人們的記憶之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