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1日電/京報網報道,龍年注定是一個熱鬧的年份。新春伊始,一枚小小的龍票最先讓中國收藏市場熱鬧起來,面值24元的整版壬辰年(龍年)特種郵票,“期貨”價從年前40多元漲至180元,上市不到半天更是連連翻倍。不僅如此,這一輪龍票的全新形象設計還引發一場對中國龍精神定義的網上熱議,爭論的焦點不完全局限於紅金大龍是否更接近先人崇拜的圖騰形象,而是中國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直對新的世界變化,方寸之間見精神,也成為中國第一枚郵票“大清龍票”問世以來從未發生過的新郵現象。
從新石器時代出現的原始龍雕,到演變為華夏民族的圖騰並逐漸藝術多元化,龍始終與我們形影不離。
美哉,中華第一玉龍
一條高26厘米、沁斑若鱗、幾乎彎成滿月的C形墨綠色玉龍,曾經被它的發現者撿回家充當鄉下孩子的玩具,要不是後來被鑒定為紅山文化的代表作,以“中華第一龍”之譽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微博),其發現地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至今可能還是一個看起來讓人有點兒暈乎的地名。
一龍一傳奇。如果它的傳奇只有考古學者眼裡那些彰顯紅山文化的玉豬龍特征,我們能看到的也就是隨手可搜的網絡內容:吻部前伸,略向上彎曲,嘴緊閉,鼻端截平,上端邊起銳利的棱線,端面近橢圓形,有對稱雙圓洞為鼻孔;雙眼凸起,前角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額刻細密的方格網狀……越是深究,它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越發神秘莫言:一枚如此巨大的遠古玉器何以孤零零地悄然落單?何以獨自度過漫長的五千年而不被發現?它的夢鄉離地面僅隔半米之距,那是村北的一片山崗,古有臥龍在崗一說,難道它只是一個巧到不能再巧的巧合。
它的出現喚醒了形形色色的中華龍。其中就有16年後在位於河南省濮陽縣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用蚌殼精心擺塑的龍,長178厘米、高67厘米,昂首弓身,呈騰飛狀,十分壯觀。經考證,考古學者鑒定此龍已有六千年歷史。而有的文化學者竟據此肯定地說:“黃帝乘龍升天這一中國最古老的傳說,被在該墓葬所出土的‘乘龍升天’蚌殼擺塑所證實,‘乘龍升天’是傳說,卻系歷史的真實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