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的拼車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8 11:31:54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人民日報刊載作者馬小寧的文章說,初到美國做記者時,曾有國內媒體約寫美國人拼車的文章。當時第一反應是,美國這個“汽車輪子上的國度”,多數家庭人均一輛車,人們哪裡需要拼車?待了一段時間就發現,美國人的拼車文化歷史不短,大多數州及地方政府都鼓勵民眾拼車。

  美國的交通圖標中有一個菱形標。在一些高速路入口處的標誌牌上,可見這一標誌及“HOV”字樣,HOV為英文High Occupancy Vehicle的首字母縮寫,為“多人乘坐車輛”之意。標誌牌上同時有周一至周五、時間段以及2人或3人以上的信息,表明在5個工作日的HOV時間內,只有車內人數達到一定數量的車輛才被允許進入這一俗稱“拼車道”的快行道。

  HOV時間都是上下班高峰期,同一條路的不同方向,HOV時間不同。進城方向為早晨,出城方向則在下午4點半到6點半間。違者要收到比一般交通違規重得多的罰單,有的州縣罰金可達上千美元。

  美國的拼車文化最早始於上世紀40年代,二戰前後,原油及橡膠的短缺限制了個人車輛的使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讓美國汽油價格大幅上漲,為節約用車成本,許多大公司給雇員提供集體拼車服務。統計數字顯示,當時幾乎1/4的美國人上下班都要拼車。在有些州,拼車族能占到全部駕車人的一半之多。

  這一現象讓市政交通管理者受到啟發,認為拼車是提高道路使用率、減緩交通擁堵的妙招,拼車道應運而生。絕大多數拼車人為住在遠郊的有車族,他們往往相約在某一地點碰面,然後拼車。為了鼓勵拼車,許多地方還建有拼車停車場,價格優惠。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