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畫 |
中評社香港2月20日電/燕趙都市報文章:年畫是中國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取材於各民族的生活習俗及民間信仰,又借助雕版印刷術的廣泛運用而普及到城鄉各地,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入社會、最生活化、影響巨大的一門民間傳統藝術。
因為司空見慣,年畫在中國人的眼裡並不怎麼珍惜,也很少有人研究和收藏。然而在近代,不少外國人卻認識到中國年畫的獨特藝術價值,紛紛來華搜集。最早收集中國年畫的大概是俄國人科馬羅夫,他在我國東北地區收集了一批年畫,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在彼得堡展出。另一位俄國人阿列克謝耶夫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來華,收集到中國木版年畫共238種,後增給法國亞洲學會,現仍收藏於法國巴黎。維諾格拉多夫則將自己在哈爾濱收集到的145幅天津楊柳青戲曲年畫,悉數帶回俄國。
1932年,日本美術研究所出版了《支那古版畫圖錄》一書,書中所收圖版為日人岡田伊三郎所收藏,1931年曾公開陳列於美術研究所。在此之前,日本學者黑田源次因偶然發現一幅中國年畫——《姑蘇萬年橋》,從而對中國年畫產生濃厚興趣,遂致力於中國年畫的收藏和研究,最後寫出了《支那版畫史概觀》。此書除刊有我國唐宋以來的佛經版畫外,大部分是我國至今尚未發現的江蘇蘇州桃花塢前期的木版年畫,總計81幅。
此外,英國人康帕富爾、北京中法漢學研究所的法國人杜伯秋、德國人衛禮賢等,也都收集過大量年畫。1933年,法國巴黎的東方博物館開辦的“中國民間藝術展覽會”,展品就是杜伯秋在中國所搜集的年畫,題材以門神、文官、財神、八仙、關帝、天師、媽祖等民俗信仰為主,也有一些戲曲、小說題材,還有少量的木刻染色的小幅年畫。前蘇聯成立前後,也曾在莫斯科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辦過多次中國民間年畫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