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估價也是個大難題。馬學東說:“儘管根據目前市場的情況可以大致推測藝術品的價格區間,但是誰能保證評估方與委托方沒有任何利益關係,並保證評估的客觀性?”另一方面,未有流通記錄的藝術品也能定價。馬學東提出,國外在藝術品估價中會根據公開市場的價格衡量,包括拍賣市場數據、藝術品經紀人和畫廊價格多個標準作為參照,而中國目前的價格則更多只依賴拍賣市場的成交價。
以上種種因素令馬學東對於金融機構開設藝術品典當和質押服務並不看好:“金融機構目前還不具備開設這些服務的條件——他們不懂藝術品,只能借助‘外力’,而‘外力’又不是那麼高度專業化。”
中國收藏家俱樂部理事長孔達達卻表示,藝術品質押的鑒定評估是最難攻克的一關,但解決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方法論上:“很多人認為藝術品評估鑒定的難題在於沒有權威專家,或者藝術品難有鑒定標準。事實上,看到一件藝術品,真正的專家心裡對真假非常清楚,但是通常牽涉到利益問題,因此不願意說出真相。”
專家觀點
金融杠杆使用不是市場成熟重要標誌
有觀點認為,目前藝術品市場處於金融杠杆使用不充分的階段,諸如典當、質押等手段應該被市場所鼓勵。那麼金融杠杆的使用就是判斷藝術品市場成熟與否的標準嗎?馬學東並不贊同該觀點,他認為藝術品市場的“金融化”可以推廣,比如藝術品基金、信托產品基本已獲得市場的認可,但文交所的萎靡已證明了藝術品“證券化”有發展的局限性:“藝術品市場有自己特殊的規律,不是金融產品。有關方面可以把藝術品打包進行融資,但運用金融杠杆把100億元的藝術品‘拉升’到800億元可不容易。”
馬學東表示,國外的藝術品市場發展多年,金融系統極為發達,但也未見過這樣的金融產品設計:“換句話說,即使‘證券化’可行,其對市場也不可能造成很大的影響力。”他認為,金融杠杆的使用並不是衡量藝術市場成熟與否的重要標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