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禮儀文化的重建和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9 00:17:49  


  中評社香港2月9日電/深圳特區報刊載作者王曉華的文章說,如今行跪拜之禮的中國人也已經不多了,從禮儀文化的角度看,中國正處於舊禮已失而新禮未建的斷裂期。於是,無禮可行的國人常常顯得質樸乃至粗野。

  中國曾是禮儀之邦,華夏文明的第一個朝代就創立了豐富得讓孔夫子贊嘆的禮儀體系。在傳統文化中占據統治地位的儒家,前身就是各種儀式的主持人,自然特別重視禮儀,其經典《禮記》對人應該如何行事做了細致的規定。儒家興起之後,以禮立人成為祖先代代傳承的文明法則,由此形成的禮儀體系至今仍在影響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漢語文化圈裡的國家。不幸的是,當代中國人已經遺忘了這套禮儀體系。經過二十世紀的數次橫掃,中國傳統禮儀在自己的發源地已經全面衰落。

  更加不幸的是,新的禮儀文化並未隨著“封建禮教”的退隱而形成,所有中國人都被擱置在“舊禮已去,新禮未立”的空白地帶。這個歷史時期被拉得如此之長,以至於我們已經習慣了“無禮”的生活,甚至認為在公共場所以禮行事乃裝腔作勢、虛偽、壓抑天性。然而,禮意味著社會生活中的秩序,無禮則無序。現在的許多國人不知道如何在公共場所行事,不知道如何優雅地生活。在這種無禮狀態中,我們即使內心善良,也會給人以“野”的感覺。更何況人的內心生活本就與外在行為同構,外在的行為持續久了,會內化到內心生活中,形成粗鄙的人格。

  禮儀之邦的傳人喪失了踐行禮儀的精神和習慣,這讓某些熱愛傳統文化者產生了強烈的羞恥感。為了改變這種局面,他們提倡對國民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這類建議雖然很有價值,但還停留在單純恢復傳統禮儀的層面,恐怕難以適應現代公民文化的語境。傳統禮儀文化隸屬於舊的等級文化,要求以禮區別高低、貴賤、親疏,其理想秩序乃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這些理念和實踐法則雖然仍有可借鑒之處,但無法與自由、平等、博愛的現代精神完全相容。正因為它與現代文化的緊張關係,晚清以降的新文化人才激烈地批判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