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甚者,今天的大行家和大買家們,不僅創造出日新月異的價格,還創造出日新月異的品味。歷史積澱下來的審美標準及其載體,或者由於資源稀缺,如永宣青花,成化鬥彩,或者由於政策限制,如三代青銅,唐俑宋瓷,陸續從傳統主流的收藏中退潮。如今的價格已經偏離了審美標準的主軸,社會的關注和收藏的風潮,已經由流行而價高,變成了價高而流行。從審美的品位,變成了資本的品位。從藏家看不懂的當代藝術,到當年不入法眼的晚清官窑,都由於資本的炒作,成功地晉升為市場的熱點。由於高價成交形成的放大效應和示範效應,資本似乎可以推出任何一類商品、一種品位、一位畫家,只不過由於缺乏文化的支持和社會的共識,孤軍奮進的資本馬車,大部分會陷入歷史的沼澤中,成為沉沒資本和無效投資。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藝術品金融化時代,藝術品交易的主導方已經由商家主導轉移到由買家主導。是買家的搏傻遊戲使贋品成交,是買家的投資熱情屢創天價,是買家的財力和傲慢使專家噤口不言,是買家利用天價追求新聞效應和社會承認徹底改變了藝術品交易的生態。從此,藝術品駛向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層出不窮的新的交易模式如基金入市、股份化交易、資產包上市等等,也打開了藝術品廣闊的未知價格空間。藝術品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估價,估價視經營者不同的經營能力而定。藝術品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交價,藝術品的成交價是由經營者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