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夾壁墻內的文化藏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6 09:36:40  


 
  李廷棨一生著書豐厚,作品有《紉香草堂文集》二卷、《詩集》10卷、《四書文》四卷、《詩律賦》二卷、《詩餘》兩卷、《夏小正詩集》一卷。《歷城縣志》雲:馬國翰為秀才時“每見優書,手自抄錄,及縣令廉奉所入,悉以購書,積至57000餘册”。

  二位相同的教書生涯、官場經歷,加之密友摯親關係,感情非同一般,平生志趣、愛好類似,進入官場後,二人書信往來頻繁,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刻版印書。李廷棨官至順天府尹,深得天子信任和重用,年僅60歲他便卒於府上,書版便由馬國翰掌管,但馬國翰繼子貪婪想獨占家業,馬國翰便將雕版逐漸運往李家,由女婿、女兒蓋起夾壁屋三間,將雕版嚴加珍藏。

  同治八年,李廷棨長子李寶嬰,用藏版印行《玉函山房輯佚書》,在學術界引起轟動,求書者甚多。次年,山東巡撫丁寶禎下令將書版取出,命濟南濼源書院匡鶴泉教授協助李寶嬰對藏版全面整理,編出總目,撰寫序言,並將殘缺者補全。印書被湖南書局改為袖珍本,複刻印刷後發行全國,自此名聲大振。

  《玉函山房輯佚書》輯佚書594種,為輯書史上的空前巨著。“玉函山房”,取自濟南南郊的玉函山。青年馬國翰在這一帶農村教書時開始輯書,故以玉函山房命名。

  《玉函山房輯佚書》分經、史、子三編,七百多卷。附有馬國翰著《目耕帖》31卷,所輯書,每種均親為之序,介紹該書散佚情形與輯佚來源。該書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定方便,受到較高評價。清末李慈銘在其日記裡談及此書為“古經解鈎沉”及張介侯《二酉堂叢書》等為藍本,而博稽廣搜,較之王氏《漢魏遺書》,“詳略遠判”。

  光緒甲申年山東觀察史陳畫卿又奉命重印一批。三年後,河北玉田縣蔣式星看了此書後,寫了影響深遠的《書後三篇》,引起李氏和馬氏後人的極大關注並取出全部藏版按八音分為金、石、絲、竹、水、土、草、木、日、月、星共十一函系統整理,並寫有光緒十五年乙醜仲春重校綉江李氏藏版印記。現存於山東大學圖書館和山東省博物館的《玉函山房輯佚書》便是這一版本。

  山東著名學者王獻唐先生,聞悉章丘西鵝莊李廷棨後人宅有藏版,便邀書友邢蘭田先生六次前來考察、探問,欲想重金購買藏版,李氏後人遵循“絕不出售先人遺墨印版”的祖訓,使二位訪客不果而歸,只寫出了《鵝莊訪書記》一文在京發表。1999年屋漏之前,李氏家中婦女一律不知藏版的來龍去脈和夾壁墻的存在。

  歷經150餘年的藏版,今朝重見天日,李應順卻喜中存憂。是上繳國家還是遵從祖訓?他反覆思量,坐臥難安。後召來合家同商共議,得到1944年參軍,時任廣州某部隊司令員的大哥李應平和均為國家幹部的二哥、三哥的贊同和支持,當機立斷,捐獻給章丘博物館。全部雕版累計5966張,計11023頁。書籍623部、873卷,約計450萬字,內容涉及經書、歷史、教育、小說、詩賦、評論等。

  經過省、市專家學者的考證,認為李應順家藏雕版的發現和捐獻,對古文獻學、古書印刷版本研究的貢獻將起到巨大的作用。章丘市政府研究決定,獎勵李應順一家數量不菲的信用社存款一宗和農用拖拉機一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