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洋作家眼裡的轉型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9 10:18:21  


 
  2,在四川東部沿江而建的城鎮邊上,有一群人叫“棒棒軍”。海斯勒在美國生活長大,當見到現代社會還有人依靠繁重的體力勞動維持生計時,他非常驚訝,甚至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棒棒軍”的存在有其自身的理由:江邊川流不息的貨船,有大量貨物需要裝卸,可是陡峭的江邊,根本就沒有辦法採用機械力量進行操作,於是“棒棒軍”就有市場了。

  對於“棒棒軍”,海斯勒是持同情態度的,每個“棒棒軍”的後面,都有一家老小等待他們去撫養。“棒棒軍”在作者筆下顯得非常快樂,他們喜歡成群結隊地聚在一起,儘管沒有統一的組織。他們常常無拘無束地歡笑,或者快活地說臟話、隨意地講各種段子。這些中國底層的人們,沒有美國式的養老保險,但是他們對生活依然持樂觀態度,這給海斯勒內心帶來陣陣感動。從“棒棒軍”的生活經歷中,作者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人民是世界上最堅韌、最能吃苦、最有耐力的人民。

  3,海斯勒在去涪陵之前,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在涪陵師專,他主要給英語專業學生講授英美文學。為了迎接他的到來,當地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這讓年輕的作者受寵若驚,更準確地說,是有些不自在。海斯勒認為,自己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人,受到如此高規格的待遇是在浪費時間、浪費金錢,這樣的排場有些過頭。在這裡,不管什麼類型的聚餐聚會,學校都會熱情地邀請海斯勒出席。起初他還覺得新鮮,時間長了,卻發現這實在是一種干擾,以致後來不得不委婉地拒絕了校方的好意。在海斯勒看來,無緣無故地吃喝在中國成為風氣,相互虛偽地恭維成為常態,而這些在美國不可能出現。中國的某些傳統風俗習慣,其實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海斯勒常常感到驚訝。多數學生來自偏遠的農村,他們上大學,就意味著跳出農門,畢業後可以回到家鄉中學教書,有一份工資不高但穩定的工作。在海斯勒看來,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遠遠強過口語水平。他本以為中國的英語專業大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了解甚少,可是經過接觸後發現,有的學生不僅熟讀英美古典文學,還對英美現代文學、先鋒派文學有一定的認識,這使主修英語文學的他不免有些慚愧。作者認為,有些中國大學生的英語文學知識儲備和美國大學生比較,絲毫也不遜色。海斯勒回憶與學生相處的過程是輕鬆愉快的,這些大學生單純又有理想,而理想好像又是那麼飄忽不定,說不清,道不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