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除了青春記憶 高考還見證了些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9 00:07:50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紅網報道,又是一年高考時。昨天,兩則有關高考的“場外”新聞引人關注:一則是5月4日,湖北宜都市二中女教師周玉蘭,在為高三學生送准考證時,遭遇劫匪。搏鬥中,她忍住劇痛死死護住准考證。5日,躺在病床上的周玉蘭向媒體表示,孩子們的前途比她的生命更重要。(6月6日《京華時報》)另一則是由於與高考“撞車”,定於今天開幕的上合組織北京峰會決定推遲半小時舉行,以免臨時交管措施的實施影響到送考車輛的出行。(6月6日《北京晨報》)

  儘管說,高考的錄取率不斷提高、參加“洋高考”的人數逐年增長、公務員考試日漸取代前者成為“國考”,但不可否認,高考依舊是當今中國最牽動人心,以致江湖廟堂皆願為之做出改變甚至“犧牲”的年度教育盛會。當高考由決定前程命運的“終極搏殺”變成豐富人生經歷的“中途節點”,我們又該以怎樣的目光打量高考?當焦點越過試卷、考題的局限,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時,我們又能欣賞領悟到怎樣的“別樣風景”呢?

  對於考場內的莘莘學子而言,高考無疑是一次重新打量周遭人,特別是老師的機會。受應試體制的限制、負面輿論的影響,教師的“大眾印象”早已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夫子,而成為刻板的知識灌輸者、無盡的功課發布者、甚至猥褻學生、收受紅包的反派醜角,以至於如今的教師節都快變成控訴師道不複的“教師劫”。然而,當女教師以“遇劫匪忍痛護住659張准考證”的方式為她的學生送行,當一句“孩子們的前途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成為餞別畢業生的“離歌”,如何重新審視、感念師恩驀地成為每位學子必須回答的又一道“考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