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清涼寺:還陽泉畔 法眼宗在此發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18 00:54:29  


在綠樹掩映下的清涼古寺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白雲紅樹路紆縈,古殿長廊次第行。南望水連桃葉渡,北來山枕石頭城。”唐代詩人唐彥謙的詩作《游清涼寺》中,清涼寺當年的優美景象已經躍然紙上。這座曾鼎盛一時的古寺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屢遭興廢,曾經的盛況也非今日複建的規模可比。

  【探訪】

  清涼山中果然很清涼

  初夏時節,記者前往清涼寺探訪,剛踏進清涼山南大門,一陣陣清涼之風便撲面而來,絲絲涼意不僅拂去了身上的燥熱,就連心頭的浮躁之氣也如撣塵般悄然散去。進得公園大門,左右兩邊有山,方才的陣陣涼意便是郁郁葱葱中夾帶而來的山風,中間則為狹長地帶,依地勢緩步抬升,抬眼看去,便是位於清涼山南麓山坳處的清涼古寺。

  人們談論金陵風光,必說四十八景,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與清涼山有關的景點竟然有兩個:清涼問佛和石城霽雪,分別指清涼寺和石頭城的景色。如今的清涼寺,寺前香火繚繞,因在綠樹掩映之中,繚繞的青煙隨風勢輕輕擺動,讓觀者之心如此煙霧一般慢慢沉靜下來。

  清涼寺後還陽泉尚存

  穿過大殿,便來到了位於大殿後方的廂房。寺裡的一位僧人告訴記者,現在的大殿並不是當年所建,但這五間廂房卻是有年頭的。查閱清涼寺的相關資料時,便聽聞清涼寺後有一口“還陽泉”,據說這口井的井水不僅喝起來甘爽,而且久旱不涸,當年常年飲用井水的清涼寺僧須發不白,“還陽泉”便因此得名。

  在廂房後方,記者尋到一處六角井亭,“還陽泉”三個字告訴記者尋對了地方,只是井口已經用栅欄封上,俯在栅欄上依然可見井內有水。記者採訪中得知,此井是南唐遺跡,舊時井欄尚存,又稱南唐義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