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宮鬥”的文化本質是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0 10:05:55  


 
  “複古”復興了什麼“傳統”

  就其審美接受效應的本質看,“宮鬥劇”中所呈現的文化心態和價值觀念,暗合了當今社會成功至上、唯金錢論、男性中心等潛在的社會心理。例如,商業社會中越來越強大的男性話語權,就有意無意地鼓勵女性學習後宮嬪妃的“隱忍”與“奉獻”,促使她們按照男性的意願,而不是女性的獨立意識來塑造自己。而後妃娘娘們施展各種手段去爭寵,則與當下社會中複雜的男女關係頗為相似,甚至其“高明”的手段可資借鑒。至於那些人情算計和權利博弈,又有和所謂職場政治對號入座的可能。無論是情場還是職場,古代的後宮紛爭一旦和這些現實情境掛鈎,一系列“宮鬥”作品,也就順理成章地轉變為白領女性的“心靈雞湯”和人生教科書了。

  如果說歷史所承擔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為現實提供參照,那麼“宮鬥劇”的盛行及其與當下社會的微妙對應,則典型地體現了我們在現實的困境中面對傳統時的手足無措。民族復興的美好願望,促使我們到歷史中去尋求資源與基礎,但時代理性高度的匱乏,卻使我們缺乏充分的辨析能力和批判能力,所以在蜂擁而至的“複古”潮流中,各種名目的“傳統”泥沙俱下。植根於封建帝制基礎上的權謀文化、男尊女卑的倫理道德、“三綱五常”的名教觀念,均屬於早應被淘汰的歷史沉渣,卻都隨著“複古”潮理直氣壯地卷土重來。

  其實,“宮鬥劇”占領熒屏只是“複古”潮流的冰山一角,近年來打著“復興傳統文化”招牌上演的鬧劇,並不鮮見。但事實上,在我們為保護中華文明搖旗呐喊之時,常常忽略了一個最為核心的問題:究竟什麼是“國粹”?換句話來說,我們想要復興的,究竟是什麼傳統?自近代以來,在西方文明的刺激下,如何認識中華傳統文化,成為幾代知識分子需要面對的難題。以魯迅為代表的“五四”知識分子,對保存國粹和復興傳統保持著相當的警惕,他對“從來如此,便是寶貝”的傳統觀念的批判,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宮鬥劇”的流行充分表明,如何面對歷史傳統和利用歷史資源,依然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課題。只有保持充分的理性意識和批判精神,才有可能不被“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所迷惑,準確把握歷史的複雜性及其發展大勢,使我們的文藝創作得到更健全的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