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要凡是節慶必辦典禮 省下鈔票辦點實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0 10:01:11  


  中評社香港9月20日電/《解放日報》報道,把“慶典”這個詞生生地分成了兩個字,也許不符合語法修辭規範,但所要表達的意思想必還是清楚的:不要凡是節慶必辦典禮。

  這些年來,媒體之上,輿論之間,熱鬧非常的內容之一便是單位的節慶了,校慶、院慶、司慶、廠慶、社慶,真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而且這些節慶的最大特點是逢“10”必慶,凡“慶”必“典”。前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先生稱此為 “慶典泛濫”。據他統計,去年前5個月,全國僅高等學校就有42家舉辦了校慶,從10周年到100周年都有。至於企事業單位的慶典,更不計其數了。這位年屆八旬的老先生感嘆道:一個單位“每隔10年就搞一次慶典,這在世界上聞所未聞”。

  這且不說,通常情況下,一些單位慶典的奢華排場也相當了得。海內外嘉賓雲集盛況空前,禮花爆竹盡情燃放,明星大腕輪番亮相,那勁頭真有點像比賽花錢。至於搞一次慶典,從成立專門工作班子提前一年半載策劃運作,到錄像視頻與文字等宣傳資料的編排製作,再接二連三地在媒體上廣而告之,真可謂勞民傷財。有權威資料顯示,近年來一些單位的慶典,耗資巨大,乃至於有的不惜舉債搞慶典,真有點打腫臉充胖子了。

  新風終於吹來。就今年的上海而言,先是同濟大學熱烈而簡樸的慶祝建校105周年暨工程教育100周年的“校慶活動周”,沒有鋪張浪費的迎賓排場,沒有慶典大會的喧囂造勢,沒有明星大腕的推波助瀾,就連素以校領導為主角的講話這樣的活動都取消了;緊隨其後的是園林系統的大寧靈石公園10周年園慶,管理層堅持不搞慶典,而是用省下來的鈔票進一步優化園容園貌,邀請醫療專家團隊為市民開展大型義診活動,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回饋遊客,回報社會,體現了作為城市綠肺的公園的責任擔當和對自己社會角色的清醒定位。這兩家一個是聞名遐邇、歷史悠久的著名大學,一個是名不見經傳、資歷淺顯的公園,但在節慶這件事上,都“一反傳統,獨領風騷”,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啊!

  其實,節慶只不過是一個時間節點,即使20年、50年,對一個有規模的企事業單位而言,也不過是萬里長征邁出了一小步或幾小步而已。如果能借節慶之機盤點一下得失,總結一下經驗,認真思索管理體制與機制的創新,仔細探究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和路徑,把有限的費用花在人才培養和提升單位的品位和檔次上,這樣的節慶恐怕比聲勢浩大而內容空泛的慶典更實際,也更有意義。

  真的不必凡“慶”必“典”。省下大把的鈔票,去辦一點實事吧;去張揚求真務實的風尚,引領社會和大眾吧!校慶如此,園慶如此,司慶、廠慶等等也當如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