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蘭亭集序》真跡下落之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6 10:04:08  


  中評社香港10月6日電/歷史上最具影響的文化之謎,莫過於王羲之的書法真品《蘭亭集序》的下落。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宴聚於紹興市郊會稽山陰的蘭亭溪畔,26人賦詩41首,並聚詩成集,為《蘭亭集》,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曰《蘭亭集序》。序中記叙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人之生死、修短隨化的感嘆。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但是,就是這件“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書法極品,直到如今,其下落仍然撲朔迷離,令人無法不惋惜。

  何延之的《蘭亭記》中曾說過,文韜武略的李世民對書法情有獨鐘,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

  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其中也有《蘭亭集序》,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真本。作為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便顯得悶悶不樂。

  原來,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蘭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七代孫智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