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剛才您也提到琉璃廠最初作為市場也是擺地攤起家的。當前各地的許多市場還沒成熟起來,有些也許還是露天市場的狀態,作為城市管理者往往對此大傷腦筋,很多會由政府出面人為的製造一些市場。您對此怎樣看呢?
沈念樂:琉璃廠是個文化市場,就說文化市場吧。琉璃廠是自然形成的,現在很多地方的市場是克隆出來的。比如潘家園其實也算是克隆的琉璃廠,但他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克隆的市場有個問題,就是人為因素太多了。據我了解,很多這種生造的市場壽命往往只有一二十年。但琉璃廠這會一直生存下去,因為這是歷史演變700年形成的,那麼衰落也要700年,哈哈哈。這地方已經形成了一個國際品牌,沒人能消滅琉璃廠,誰消滅琉璃廠那不成了敗家子了?
人造的市場各種各樣的都也可以生存的很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栅欄,當時也是清朝不要在城裡面經營做這種買賣。所以政府建了六條街,召集全國的商人來做買賣。當時的晉商、徽商、河南人、各地的都到這來,這是政府做局大家都來的例子,但它發展起來也是有它的需要。它發展也會有自己的變化,後來這幾條裡就變成珠寶市等各種市場的。
文化中國:大栅欄是成功的案例,但現在很多人造市場別說一二十年,很多沒起來就失敗了,您怎麼看呢?
沈念樂:對對,失敗的更多。如果一針見血的說,什麼賺錢你就克隆什麼,那是不行的。但是成功的案例是怎麼回事呢?他是意識到這個地方具備了這方面相應的條件,順勢的,那我就在這裡辦這麼一個(市場)。你看秀水街那個,他那個地方離使館區什麼的比較近,又是中心的地區,在夾縫裡生存。但是咱怎麼說呢,它就是有那麼個氣場,到現在一看也攔不住了,直接建起個秀水大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