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即將赴瑞典 獲獎演說或將談中國農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4 14:44:32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本周將踏上諾貝爾文學獎領獎之旅的莫言,有太多的“將來時”待解。最眼前的事情是,他的獲獎演說將講什麼?而從長遠來看,莫言在領著750萬人民幣獎金,帶著輝煌榮耀歸來之後,他是像海明威那樣長久地發揮影響力,還是像大多數獲獎者那樣逐漸被人淡忘?

  獲獎演說會講什麼?談故鄉,說農民

  莫言12月5日就要踏上諾貝爾獎領獎之旅。按照目前青年報獲知的行程,莫言12月6日抵達瑞典斯德哥爾摩後,將在當地逗留大約一兩周時間。其中12月7日莫言的新聞記者見面會,他在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演講和12月10日領獎後的獲獎演說都是看點。

  當然,最令人關注和期待的還是莫言在獲獎詞裡將講些什麼。因為,這些獲獎演說通常會成為日後人們理解該作家的一把“鑰匙”。

  記者就此專訪了幾位文學批評家,希望能從以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演講中找到一些規律。在莫言之前,已有107位作家獲得諾獎,其中除了倫琴等少數作家拒絕演講之外,絕大部分作家都在諾獎領獎台上留下了他們的名篇。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郜元寶告訴記者,這些作家都不喜按常理出牌,不僅演講的文體五花八門,內容也迥異。“但是有不少獲獎者會抓住演講時機秀一下自己的文學天才,會談到文學核心的一些東西,會談到自己對世界文學的理解。當然,一些獲獎者會在演講中感謝與自己有緣的那些前輩作家。”

  令郜元寶印象最深的還是川端康成的獲獎演說《我在美麗的日本》。這篇演講的出彩之處就是將自己對文學的理解,融入到對日本文化的精妙描述之中。

  耐人尋味的是,接受採訪的不少評論家都談到了這篇演說。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梁永安教授眼裡,諾獎得主的獲獎演說雖無太多套路可循,但也可以大致分為“偏重闡述文學基本價值”和“偏重闡述本民族文化”兩類。後者如川端康成,前者如福克納。

  那麼,這次莫言究竟會講啥?梁永安告訴記者,依他之見,莫言應該會走川端康成的路子,但會有所創新。“我想莫言會講到民族、歷史、可愛的家鄉、中國的農民。畢竟他的小說寫的都是中國的鄉村社會和農民。”

  評論家葉匡政研究過大多數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獲獎詞。他對記者表示,莫言的演說中應該會講到孕育出自己文學的故鄉山東高密,同時他會講到自己對中國農民的理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