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騙子們為何鐘情於藝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4 09:50:40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近日福布斯網站上有一篇文章《中國130億元的藝術品騙局》(China's $13 Billion Art Fraud— And What It Means For You),對中國藝術品市場虛假的部分進行了淋淋盡致的分析,雖是外國人寫得,所引事實卻也客觀。藝術品市場水一直很深,難以改變的現狀讓尚在蹣跚學步的藝術品市場一直面臨著信任危機。

  這些年,藝術品似乎總跟“騙錢”扯上關係,雖然每次都更換著不同的形式,各種時髦的新詞卻承載著同樣的“勾當”,比如“金縷玉衣”能夠騙貸10億,文交所瘋狂上演“鬱金香泡沫”,現在扎堆出現的藝術品信托面臨“圈錢”質疑。前不久,有人說“天價藝術品信貸存漏洞”,地產公司以“藝術品信托”之名瘋狂圈錢,這樣的分析雖非聳人聽聞,但也還是把藝術圈的故事“老料新炒”了一番。其實,在每一次的類似事件中,藝術品雖為主角,但卻不過是傀儡,成為被金錢綁架的替罪羊,當事件敗露後,人們總將原因歸咎於藝術品市場的種種缺陷:缺乏權威的評估鑒定機構、缺少有效的市場監管等。
 
  騙子們為何總是鐘情於藝術呢?或許可以用“藝術天然非行騙,行騙天然很藝術”來解釋吧。作為一類以精神財富來定價的資產,在市場遠未發育成熟的前提下,其天然的屬性很適合成為行騙工具。只要有題材、有品相,就能夠有“價格”;只要能有公開可查詢的價格,有第三方的擔保,就能夠去抵押貸款;而拍賣的交易形式,無意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只要有合適的藝術品做媒介,銀行的錢也好,投資者的錢也罷,都可以隨意流動,流向政策限制的房地產領域或者流向不符合借貸標準的投資項目中。這樣的通道和漏洞永遠存在著,實在與藝術品市場無關,與藝術品本身更無關。最重要的是銀行怎樣通過改善監管機制管理好自己的錢袋子,信托公司怎樣不受利益誘惑監管好自己的投資項目,才是問題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