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一個問題就出來了,在中華民族這個最重要、最隆重,也最值得期待的傳統節日裡,除了“春晚”,是否還應該有點其他的民俗活動、節日習俗?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實際上,在春節這個已經流傳千百年的民俗節日裡,從來就不缺少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傳統人文情懷的東西。春節曾經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它豐富、多元的一面,只不過隨著農耕時代的結束,逐漸式微而已。
我們並不反對春節習俗的演變和變革,但是一些具有傳統意味和人文情懷的東西,理應被保留,被繼承。而當包括春節在內的各種傳統節日被商業文化所“物化”,這種傳統意味和人文情懷,就變得日益稀薄,最終體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全國人民除夕夜同看一台春晚,而“春晚”正是春節“物化”在百姓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具體表現。
作為電視台,除了烹制“春晚”這道娛樂快餐,理應多點文化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把我們的一些傳統文化和節日習俗傳播出去,傳承下去。為此,除了可以在現在的“春晚”舞台上有所體現之外,還可以採取其他更加靈活的方式,比如策劃一些民俗活動、節日禮儀,或者是請一些民俗專家、文化名人給觀眾講講春節的舊日習俗、教教現代人“怎麼過春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