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支持文化藝術由來已久。1946年法國第四個共和國制定的法國憲法中,就明確要求保證兒童和成年人接受教育、職業訓練,以及文化權力機會的平等。1959年戴高樂總統成立的文化部,確定創立文化部的使命是保證所有優秀的藝術作品得到創作,保證最高水平的藝術能夠最大限度地深入到最廣大的法國民眾中間去……”法國文化部藝術司舞蹈項目代表洛朗.萬科(Laurent Van Kote)日前應邀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講座時坦言。
藝術是靈感的“孩子” ,藝術是個人化的創造。但藝術的生成和生命需要適其生長的土壤,需要推動她發展的力量。借助洛朗.萬科揭秘法國文化與舞蹈發展政策這個小窗口,也許我們可以一定程度上解碼法國文化。
國家理念:大眾不會自覺消費嚴肅藝術,引導必須靠政府。
“為什麼法國政府大力資助嚴肅藝術的創作和推廣,因為我們知道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大部分普通百姓是不會自然而然地去消費嚴肅藝術品的,他們會去看電視、看電影,會把錢花在購買日用品上,而不會自覺地去消費嚴肅藝術,所以引導必須靠政府。 ”
“國王來見您了” 。國王的侍衛對正在創作的藝術家說。
“我的曲子還沒做完,讓他等一會。 ”藝術家毫不客氣回應侍衛。
侍衛膽顫心驚地禀明候在門外的國王。國王卻道:“那就等他一會吧。 ”
這是詮釋十七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藝術情緣的電影《跳舞的國王》中的一個橋段。
如果說這個自己酷愛跳舞,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為芭蕾的誕生、規範與繁盛奠基的“太陽王”對藝術家的厚待是愛屋及烏,那麼,將埃菲爾鐵塔設計者埃菲爾、印象派畫家塞尚、音樂家德彪西等藝術家的頭像印於法郎紙幣上,也許足以成為藝術在法國社會地位的另一種佐證。
“藝術是真正能夠驅動民眾敏感度、想象力和創造力最重要的工具。 ”這是戴高樂之所以篤信藝術對人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意義的原由,洛朗以此來重申法國歷屆政府重視文化藝術的傳統根深蒂固且沿續不斷。
這樣的觀念,這樣的傳統,直接帶來的是長久以來法國政府對文化藝術的重視和扶持。
洛朗介紹,法國政府對文化藝術的扶持是一個整體的鏈條狀系統,包括針對教育、藝術家的創作、場地以及把不同的文化機構擴散到各地四個資助環節。
政府支持,首先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通過洛朗我們了解到,一般來說,法國每年在文化上的總體投入預算是3600億歐元。其中法國文化部每年的文化發展投入額約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1 %(約40億歐元) 。但是,文化經費不僅來自文化部,還來源於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研究部、外國與歐洲事務部、內務部、總理服務部委、司法部等其它各部委。例如,僅僅外國與歐洲事務部下屬的一個部——法國文化中心2011年就有文化經費1400萬歐元。2011年各個部委用在文化發展上投入的文化經費總額約110億歐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