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產電影:十年砥礪初長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8 09:09:52  


 
  18年前,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國產電影的出路不是超級商業大片,而是適度的中等成本電影。今天的事實似乎印證了饒曙光的觀點,也說明國產電影走上了自己該走的道路。

  觀眾:從不成熟到更理性

  “以前總看大片,不是因為多喜歡,而是覺得花同樣的錢,看投資越大的自己越占便宜,看小成本的自己跟吃虧似的。”影迷王希子這樣講述自己曾經的觀影標準。

  “不管好不好,只看大不大”這一看似可笑的標準,其實是很多人曾經選擇電影時真實的心理寫照。也僅僅是10年的時間,觀眾開始把目光從投入、場面、明星等電影面上的東西逐漸轉移到影片質量本身,由不成熟變得更加理性。

  一個例子就是觀眾對所謂好萊塢大片中“中國元素”態度的轉變。
三年前,當中國觀眾看到好萊塢大片《2012》中“諾亞方舟在中國製造”這一場景時,無不歡呼雀躍,更有甚者純粹為看這一場景而進影院。可今天當《鋼鐵俠3》中王學圻、范冰冰出現時,觀眾沒有歡呼,而是責怪“中國元素”加入得太過突兀,跟影片故事格格不入,影響了影片的整體質量。

  “觀眾的逐漸成熟倒逼國產電影質量不斷提高。”吳冠平說,國產電影開始思考廣大觀眾的精神家園是什麼、開始關注當下的社會情緒,開始為觀眾的需要而創作,因此很多影片走上了現實主義的創作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