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資深報人與作家 相同與不相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08 08:26:38  


 
  資深報人的本事在於,幾乎所有事情都能說個子醜寅卯,但無一可以說得鞭辟入裡,這是職業的需要,他們只能當雜家。專家或學者不是不能辦報,但有一點,除非放下專家或學者的身段,否則一定是不稱職的報人,因為他們的知識面和興趣實在太狹窄。報人轉行當作家,也要經歷一番類似的痛苦蛻變,不但知識的層面要深入,文字也要再三淬煉,報人寫作中摻雜的大量空話套話(內地的新聞報道固然摻雜有空話套話,香港的新聞報道何嘗沒有空話套話)一定要痛加擯斥。用寫新聞或評論的語言去創作,作品肯定先打了折扣。老一輩報人兼作家堅實的語言基礎,令他們的作品幾乎先天就禀有對空話套話的免疫力。

  眼下,隨著上一代報人的逐漸離世,報刊上的文字污染可以說愈加嚴重,像“無藉藉名”、“差強人意”這類並不生僻的四字成語被望文生義地生造和胡改,以致習非成是,大概在不久的將來,它們就像“每下愈況”一樣,其正確用法和涵義反倒不為人知了。

  報人的寫作生命有限,他們的離崗之日,往往就是寫作生命結束之時。報人要延續寫作生命,只有改行當作家,或撰寫雜文,或創作,或翻譯,生活經歷豐富的話,還應寫一些回憶文章,為後人留下史料。我所認識的報界寫作兩栖人,寫作時間最長、最鍥而不舍的,蕭乾要算一個。他可以說執筆至生命的最後一刻。生前撰寫了大量時聞,但身後連一本集子也籌措不出的報人不乏其人,當然,即使著作等身,也不一定意味著它們能夠垂範後人。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