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螺鎮四處可見青菜無人採收,圖為農民開農耕機自行將已成熟的青菜耕鋤廢棄。(中評社 李其樺攝) |
中評社雲林3月14日電(記者 李其樺)全台最大蔬菜產地雲林縣西螺鎮因疫情影響,近日青菜價格慘跌,四處都可看到農田青菜成熟卻無人採收,當地農民幾乎血本無歸。對此雲林縣政府表示,已和農委會協商投入新台幣400萬元,連續4個月採購青菜保障農民基本收入。不過無黨籍雲林縣議員游淑雲認為,應採耕鋤方式補助對農民更有實質幫助。
雲林縣府農業處表示,近期已和“農委會”初步協商,16日起正式啟動葉菜類收購機制,每周將採購20噸青菜,預計連續採購16周總量達320噸的青菜,提供給在地長青食堂長者享用,以及中小學營養午餐加菜。至於採購金額將以1公斤新台幣13元(含運費)採購當地農民種植青菜,其中10元由“農委會”補助,3元由縣府支出,總金額新台幣400多萬元。
對此雲林縣議員游淑雲接受中評社訪問認為,補助終歸是權宜之策,況且西螺、二崙、崙背地區農民大多種植葉菜類,有的農民種植面積超過2甲,青菜類收成產量遠遠超過20噸。因此每日僅採買20噸的政策,對當地農民幾乎無感。
游淑雲表示,再者,農民播種、買肥料、除草、灑農藥甚至採收都要負擔成本,以葉菜類來說,每公斤至少必須售價新台幣20元,農民才有辦法回本。中央擬定的1公斤採購價13元雖然含運費,對農民來說僅是減少虧本,無法讓他們賺到利潤。
游淑雲建議,“農委會”和雲林縣府可換個補助方式,以耕鋤面積大小來補助農民,例如每耕鋤一分地可領取新台幣4500元,一個月最多耕鋤兩次,最高上限每月可領取新台幣9000元。剩下沒耕鋤的農地自然繼續種植青菜,這樣既能保證每月青菜產量,又不至於造成產量過剩,也能保障農民基本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