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如鈞表示,從特朗普過去多次的發言,以及美國對人工智慧AI產業的整體發展來看,確實美國在接下來的四年應該會以高科技業為主軸,然而在硬體方面,美國過去比較偏向委外代工製造,在美國本地製造的數量相對比較少。所以從特朗普過去多次的發言來看,是想把科技業供應鏈移回美國,就算不能全部回到美國,也希望至少更多供應鏈來源是來自可信賴的地區、國家。
葛如鈞指出,當然科技業供應鏈不可能完全移入美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都被美國製造來取代台灣製造,特朗普長期想法應該是希望美國製造能夠增加,可是要百分之百由美國製造,這樣的想法並不容易達成。
葛如鈞表示,世界一直在改變,台灣過去之所以有半導體的“護國神山”以及晶片產業的蓬勃發展,是在非常多條件下所形成,包括全體台灣人民的刻苦耐勞,同時在硬體製造上有展現出創新的能耐,加上美國本地勞工在文化上與我們有所不同。可是世界局勢有所變化,美國的人口組成、文化條件,勞動情境都在變化當中,同時美國對本地製造的需求也在增加。
葛如鈞指出,過去環境上的差異,未來不見得會延續,所以不同的產業,包括AI計算能力以及晶片製造,台灣究竟能佔有多少比例,美國能佔有多少比例,甚至日本、德國能佔有多少?未來四年全球硬體製造勢必會有新的佈局,各自在產業分工上佔據的比例都可能重新劃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