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左),將陳情信交給“環境部”代表。(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2月7日電(記者 張穎齊)民進黨政府計劃將基隆市外木山的協和電廠從燃油改建為燃氣,並於電廠旁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預計2032年完工,引發爭議。環保團體7日下午赴“環境部”抗議,痛批政府為跟風國際發展AI,卻毫無總體政策環境評估,耗費巨資使用增加碳排的四接,完全是對生態進行破壞,應考慮使用地熱等再生能源發電,環境破壞影響較小。
環團7日下午參加“環境部”舉行的第三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公聽會,會前在“環境部”大門口進行“減排要有真行動,協和除役轉再生”記者會。與會的有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黃馨雯、基隆市野鳥學會常務理事鄭暐、無黨籍基隆市議員陳冠羽、荒野保護協會專員黃嘉瑩等10人。約有5名警力在場維安。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痛批風電是垃圾,日前彰化的環團也來“環境部”抗議風電。陳冠羽會後接受訪問表示,風電與基隆的天然氣發電有落差,他是認為任何再生能源發電,當然不是零破壞,但政府電力開發應該要總體的政策環評。對於綠電、風電、天然氣、太陽能等都要有總體評估,天然氣都發展到第七接收站了,台灣發電總是以需求代替供給。但在溫室氣體管制措施,應當以供管需,汰舊換新、節能減碳,而非去大量做各種發電廠,全都綁在一起,也沒評估台電、中油做了什麼事?各說各話,“環境部”不是“經濟部”的小弟,應將全部綠能方案整理出來。天然氣若只是過渡方案,那都要花新台幣1300億元投資,還能過渡什麼?供電方案不是切蛋糕,這邊蓋、那邊蓋。
記者會上,蔡雅瀅強調,協和電廠改建成260萬瓩大型燃氣火力電廠後,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增為623萬噸,將近現況3倍,碳排不減反大增。距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年都只剩很短時間,政府若真有減排決心,除應盡早除役原定去年12月除役的協和3、4號燃油機組。應將開發協和四接的龐大經費,轉投入深度節能、能源管理及再生能源等更永續的方案。
黃馨雯表示,台灣2020年減量目標為2%,2025年就要到10%。“環境部”應說明第二期階段管制目標落後之加速改善方案,以達成2025年減量10%之目標。
鄭暐指出,天然氣看似減碳排,但其鎖熱能力很強,20年內的暖化效力約是二氧化碳的86倍,不該採行犧牲生態的減碳方案。
“環境部”滅殺基北北產業發展,應用再生能源,才是發展國際AI,爭取輝達、台積電等,不是搞黑箱作業”!陳冠羽痛批,協和電廠轉為燃氣發電,導致每年1221萬噸空污排放。基隆人從北部火力發電廠開始已吸了100年的空污,請“環境部”給基隆人一個不用吸空污的機會。能源轉型應善用新瀨海底火山,協和轉再生,發展地熱發電,邁向零空污。
黃嘉瑩說道,他們要求三點:一、協和燃油機組盡速除役,轉型再生能源。二、停止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避免進一步破壞海洋生態。三、削減褐色產業規模,以實質減少能源需求。才是確保減碳與棲地保護的雙贏局面。
隨後蔡雅瀅將陳情信交給“環境部”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