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團體召開“經濟部大推光電霸凌農地 農業部不應放寬門檻大開後門”記者會。(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2月19日電(記者 俞敦平)監督施政聯盟與多個環保團體於“農業部”前召開“經濟部”大推光電霸凌農地 “農業部”不應放寬門檻大開後門”記者會,批評“農業部”最新光電生態檢視指引草案,認為其缺乏強制性與監管機制,將導致農地與生態保育進一步受損。與會者呼籲政府應先進行政策環評,並優先發展屋頂型光電,以免犧牲珍貴農地與生態環境。
監督施政聯盟、彰化縣環保聯盟、高雄市馬頭山自然人文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及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團體,19日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召開“經濟部”縱容光電霸凌農地 “農業部”寬鬆指引大開後門”記者會,抗議“農業部”最新推出的《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認為該指引不僅未能有效保護農地及生態環境,反而可能加速光電對農地的侵蝕,導致農地喪失原有的碳匯、糧食安全與生態保育價值。
碳匯(carbon sink)指的是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例如海洋、森林、土壤。
監督施政聯盟研究員徐宛鈴表示,農地變更為光電場不僅影響生態,還削弱碳匯、糧食安全與微氣候等關鍵功能。“農業部”的生態指引缺乏強制力與監管機制,形同虛設,最終責任應由“經濟部”與“行政院”承擔,應從政策層面進行整體規劃,而非任由衝突不斷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