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3月5日電(記者 楊騰凱)台積電宣布擴大赴美投資1000億美元,是否被美國端走的討論愈演愈烈。此事帶給民進黨政府三大衝擊,第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台積電董座魏哲家,但賴清德去年520上任至今仍未過境美國本土,這顯示在美國眼底,台積電價值比民進黨政府更高。
第二,台積電同意擴大赴美投資,顯示台積電的核心利益與民進黨政府不同,民進黨政府需要緊抓台積電作為保台“矽盾”,但台積電是企業,核心利益是生存發展,不見得是配合民進黨政府。
第三,特朗普直接與台積電談判,中間不見台灣官方角色,這會讓“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討論聲更為強烈。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日在白宮與特朗普見面,隨後雙方共同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再投資1000億美元於美國新建3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與一座研發中心。連同先前台積電投資650億美元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建廠,台積電對美投資總計達到1650億美元。
此次台積電宣布擴大赴美投資,給民進黨政府帶來三大衝擊。首先,這次特朗普親自出面接待魏哲家,更陪同魏哲家召開記者會宣布投資案。賴清德再兩個月就上任滿一年,但賴至今仍未能透過出訪過境美國本土,這與特朗普高規格對待台積電形成落差。未來民進黨政府要留意的是,對美國而言,台積電的戰略價值是不是比民進黨政府還高?如果這樣的聲音成為主流論述,對民進黨親美路線會很不利。
第二,台積電同意擴大赴美投資,顯示台積電的核心利益與民進黨政府不同。其實特朗普曾揚言對台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當時不少看法認為,美國只是拿關稅當武器,目的是要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回到美國本土。
當時就有分析認為,那怕是被美國課徵100%的關稅,台積電都不應該走,因為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有非常大的優勢,做的是獨門生意,就算被加稅,美國大廠如輝達、高通等業者還是只能仰賴台積電代工生產,關稅最後也是這些業者吸收,或是轉嫁給終端的消費者,以台積電的優勢不用擔心拿不到訂單。
最後一點,這次特朗普直接找上魏哲家對話,過程中沒有看到台灣官方的角色,民進黨政府做到一面倒挺美仍無法在台美關係上冒出一點頭,台灣未來的不確定性更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