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外交系一隅。(中評社 張嘉文攝) |
吳崇涵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對此表示,特朗普目前的執政特色就是小政府,完全由他個人跟身邊團隊決策,但因美國量體夠大,又還是個霸權,所以許多國家都還是必須要買他帳,這次的台積電事件就是如此,台積電當然不受台灣政府控制,但他們知道現在的球在特朗普手上,因為先前已有部分移往美國了,法規、土地、補貼都掌握在美國,所以台積電和台灣政府坦白講是沒得選。
吳崇涵說,這就是台灣的困境,對美國採取扈從策略,台對美付出許多之後,就是想要獲得安全保障,而不是當冤大頭,但現在的發展,真的有這樣的感覺。以台積電來講,到美國投資設廠,代表自身的成本會提高,以後生產的成品價格也會變高,所有的晶片產品、AI產品自然會變貴,消費者必須花更多錢買,且現在不只美國生產的東西變貴,最關鍵的晶片成本漲價後,是全球的物價都變貴,譬如iPhone手機未來一定比現在的價錢高,apple電腦也會變貴,會不會產生品牌喜好的改變,就是觀察的重點之一。
吳崇涵說,但特朗普沒有想這麼多,他只看重美國優先,就是要把所有產業拉回美國製造,而台積電從商業角度,以及美國的壓力下,也的確要分散一些風險,但這風險怎麼來的?當然是兩岸衝突,所以追根究柢,不要有兩岸衝突就好了,只是這個源頭目前看起來“賴政府”沒法處理。否則又要備戰,又要避戰,但要分散台積電的風險,又擔心台積電移走,這些邏輯都是矛盾的。
所以小的一方抵擋不住美國壓力的時候,吳崇涵認為,大概只能採取拖延戰術,盡量拖,譬如台積電現在宣稱的投資1000億美元是慢慢投進去,等過一陣子或許可以獲得一些喘息,他認為台積電掌權者或許也是這樣的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