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委會與東海大學政治系合作成立“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3月10日電(記者 方敬為)陸委會7日與東海大學政治系合作設立“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陸研中心),該中心未來除了從事相關研究,也將到國中、高中校園讓年輕人“認識中國”,別有弦外之音。從技術性阻攔恢復陸客來台團體遊,到要求公教人員簽具結未領大陸居住證,民進黨政府近期種種兩岸政策,就是要設法“零接觸”,如今再透過學術單位深入基層校園“教育對中國的認知”,引人聯想。
東海大學政治系3月7日下午舉辦陸研中心揭牌儀式,包括陸委會副主委沈有忠、校長唐國恩、政治系主任張峻豪、政治系教授兼任陸研中心主任林子立及學校師生、校外專家學者等共同見證。
對於該中心未來的工作,林子立表示,將整合學術、政府與產業資源,邀集中部專家學者,擴大研究視野,並且深入國高中職與青年學子對談,盼強化台灣的民主韌性與全球競爭力。“我們要進入國中、高中職校園,深入與年輕人交流,強化台灣青年認識中國,同時深刻推廣全球民主的重要性。”
民進黨政府近期對兩岸政策的立場顯而易見,就是要兩岸越少接觸越好,甚至最好是中斷連結。今年1月17日大陸文旅部宣布將恢復福建、上海居民組團到台灣旅遊,兩地旅遊踩線團原規劃2月10日來台,但台方堅持相關事宜要循“觀光小兩會”討論後再進行,最終未批准大陸業者踩線團入境。台灣觀光業者期盼落空,恐怕遙遙無期。
除了兩岸觀光旅遊受到技術性杯葛,台“銓敘部”今年3月初配合陸委會發函全台各公務機關,要求公教人員填寫具結未領有中國大陸身分證、定居證、居住證,引發爭議,學者質疑,該份文件形同對公務員的忠誠度調查,要求老師表忠,背後則是以此“恐嚇、暗示要求公教人員不得和對岸交流”。從台官方出台政策的實際走向,就是要設法兩岸“零接觸”。
如今陸委會進一步結合學術單位成立陸研中心,並將工作主軸之一設定為,深入國中、高中校園“教育學生對中國的認知”,若官方的立場是不樂見兩岸接觸,那教育的內容走向,不免引人聯想。
今年1月6日,獨派社團“台灣國”理事長陳峻涵率團赴“教育部”前遞交陳情書,要求“教育部”應改版高中課綱,引導青年學子開拓台灣主體性的宏觀視野,讓學子知道“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台灣是祖國,中國是敵國。”再對照東海大學陸研中心的設立目標,所釋出的訊號,耐人尋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