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駿季。(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記者 張嘉文)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其中對台灣祭出32%關稅,於9日中午生效。但10日凌晨又宣布,除中國以外的國家暫緩90天。對此,台“農業部長”陳駿季認為,雖然延後90天,仍要持續關注產業可能的衝擊,有更好的時間準備。即便暫緩,課徵降為10%的關稅,對一些農產品仍是沉重負擔。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邀請“經濟部長”郭智輝、“農業部長”陳駿季及“財政部”等,就“因應美國關税政策以維持‘我國’農漁畜業及關鍵產業競爭力之協助措施”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陳駿季強調,美國2024年是台灣農產品的第1大海外市場,台灣銷往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值約8.9億美元。如果加徵32%關稅,蝴蝶蘭、茶葉、毛豆、吳郭魚、鬼頭刀、鱸魚等輸美占比較高的6項產業受影響較大,將採取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及開拓多元市場三大策略,協助產業因應。
陳駿季表示,美國是台灣重要的農產貿易夥伴國。2024年台灣有22.3%的進口農產品來自美國,進口值為36.9億美元,為美國第8大的海外市場,主要輸台品項包括黃豆、玉米、小麥及牛肉等。
陳駿季報告時提到,對等關稅正式上路後,除將增加台灣產業出口負擔外,可能衍生的整體衝擊風險有四個,包括1、美國消費市場整體萎縮:高關稅使進口農漁產品價格上漲,導致美國消費者購買意願及數量萎縮。2、原輸美貨品轉銷境內造成排擠:美國消費市場需求減弱,或使原銷美產品轉銷台灣市場。3、貿易商壓低台灣收購價格:高關稅成本增加,貿易商或將壓低收購價將成本轉嫁至農漁民。4、被競爭對手國產品替代:初級農漁產品替代性較高,美國市場或被成本較低的競爭對手國產品替代。 |